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获奖人简介

  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
  马军,致力于水污染防治和环境信息公开。1999年,他编著的《中国水危机》出版,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2006年5月,入选美国《时代周刊》“2006年全球最具影响的100人”。2006年6月,组建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领导编写了我国首个水污染公益数据库——“中国水污染地图”。通过“水污染地图”可以检索到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和超过300家地市级行政区的水质信息、污染排放信息和污染源信息。水污染地图中还列出了超过2500家污染企业,其中包括若干跨国公司。
  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鸣
  黄鸣为中国开启了一个环保节能的清洁行业。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提案人。该法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奠定了我国缓解能源环境危机和常规能源替代战略的法律基础。他在全国提出的“G(green)能源替代”战略被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建议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替代工业、农业、建筑、生活热能。2006年两会期间,他提出了“新能源 新农村”提案,表示要向农村捐赠太阳能集体浴室,解决 1亿农民洗澡难的问题,以缓解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难题。
  亚洲开发银行(亚行)地区与可持续发展局局长宾度 ·罗哈尼
  罗哈尼自80年代起就一直致力于与中国政府部门特别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协同工作。他和国家环保总局的官员们一道,为中国的环保系统机构建设和环境管理做了大量至关重要的工作。在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伊始,他参与了改善环评框架和能力建设的工作。2006年,当亚行获知中国政府将设立并组建国家环保总局区域环境督查中心后,及时向中国政府提供了技术援助,组织开展了区域中心的方案设计及相关人员的考察培训,罗哈尼先生为此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香港凤凰卫视主持人柯蓝
  柯蓝在2005年6月上海电影节发布会上,以《惊情神农架》主演的身份毫不留情地指出“剧组在自然保护区搭建木屋吸引游客的猎奇心理,这种行为是在造孽”。此言一出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制片方认为柯蓝的言论侵害了他们的名誉,影响了该片的上映,为此他们向法院起诉,索赔200万元并赔礼道歉。2006年7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了宣判,认定《惊情神农架》剧组破坏环境、违规拍摄情况属实,柯蓝胜诉。
  四川省绿色江河环保促进会会长杨欣
  杨欣,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民间自然保护站——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在青藏铁路建设和今年开通期间,他带领志愿者在长江源和可可西里开展了“藏羚羊种群数量和分布调查”、“藏羚羊的红绿灯项目”、“青藏线垃圾调查”、“长江源冰川退缩监测”、“长江源生态人类学调查”、“青藏铁路列车环境宣传”等系列项目,并向青藏铁路建设单位和地方政府提交了加强生态与环境保护的一系列建议,几乎被全部采纳。近期撰写完成大型自然、人文、环境图册——《中国长江》。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杜少中
  杜少中非常注重公众参与环保渠道的建设。他组织开展了“环保有奖举报”活动,发动全市的市民监督工地扬尘、汽车尾气污染、烟囱冒黑烟等环境污染行为,有力地促进了环保执法。作为“为了首都多一个蓝天,我们每月少开一天车”活动的倡导者,他坚持每个月都有几天以步代车出行。目前加入该活动的车友会组织已达407个,大学生环保社团、民间环保组织、新闻媒体达97个。他在中非合作论坛期间和数十万车友一起,以“绿色出行,奔向奥运”的实际行动为论坛圆满成功做出了贡献。
  黑龙江省伊春市市长、林业管理局局长许兆君
  许兆君,作为一个拥有双重身份的城市管理者和国有特大型企业的当家人,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突出抓了严管资源、停伐红松、林权改革、经济转型、现代化园林城市建设等几件大事。2006年,他开启了中国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将国有林承包给个人,划时代地将中国国有林业引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使伊春成为了全国唯一的林业资源型城市试点城市,媒体因此称其为中国林业改革的“先行者”、中国林区经济转型的“探路人”。
  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负责人廖晓义
  廖晓义的绿色生活理念2006年朝着乡土文化深入。她考察了江西、四川和贵州的十几个村庄,提出并试验一种以保护乡村共同体为核心的乡村旅游模式;她拍摄了以传统生态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片《天知道》、主编了“乡土中国绿色丛书—村民环保读本”。而作为北京奥组委的环境顾问,她配合北京奥组委等机构,出台了绿色奥运生态旅游的宣言和行动指南。其中关于如何保护乡村环境和原住民利益的细则,是国际生态旅游标准在中国落地的重要一步。
  王金南     高敏雪     於方     雷明
  绿色GDP课题组成员:王金南、高敏雪、於方、曹东、过孝民、蒋洪强、赵越、周国梅、傅德黔、雷明,特别顾问:牛文元。
  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于2006年9月发布中国第一份绿色GDP核算研究报告《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该研究项目启动于2004年3月,绿色GDP课题组对全国各地区和42个行业的环境污染实物量、虚拟治理成本、环境退化成本进行了核算分析。分析结论认为,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GDP总量的3.05%。
  作为中国第一份GDP核算研究报告,在环境污染经济核算方面具有标志性的意义。项目提出的核算技术和方法体系对于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