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编制的“环保民生指数(2007)”出炉

  公众普遍认为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健康生活
  “环保民生指数(2007)”同时首次对全国31个省会城市的环保意识、环保行为和环保满意度进行了排名,乌鲁木齐、北京和拉萨分别位居环保意识、环保行为和环保满意度之首,而长春、银川和兰州则分别居末
  众所期待的2007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于1月7日在北京正式发布。调查显示,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42.1分,环保行为得分为36.6分,环保满意度得分为44.7分。三项指标均不及格,其中两项仅刚过40分和一项低于40分的现实,无疑为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与行为又敲响了一记警钟。
  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组织编制的环保民生指数,是在国家环保总局指导下推出的国内首个环保指数,被誉为中国公众环保意识与行为的“晴雨表”。该指数在每年年初发布一次,本次是自2005年以来的第三次正式发布。
  本次“环保民生指数2007”首次进行了全国省会城市范围内的抽样调查,调查对象覆盖中国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省会城市地区,样本总量包括9011名普通居民。根据调查显示,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42.1分,环保行为得分为36.6分,环保满意度得分为44.7分。这表明在大多数地区公众的环保意识与环保参与度还不高,环保满意度令人担忧。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环保意识越高的公众,环保行为的参与度也越积极;但环保意识与环保满意度却呈负相关关系,即环保意识越高,环保满意度却越低;环保意识对于环保行为的影响表现得更为明显。
  本次“环保民生指数2007”特别关注“环保与民生”。调查显示,环境污染已经对公众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60.7%的公众对食品安全最不放心、39.7%的公众担忧“装修涂料安全”、 25.8%的公众对于本地区的空气质量“气”愤填膺,41.8%的公众把服装材料污染视为“心腹之患”……拯救我们的环境,遏制各种污染的蔓延,就是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
  “环保民生指数”首倡者、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表示, 在环境污染已经越来越成为公众健康的威胁时,保护环境首先就是保护生存权。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或生态安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没有享受的基础。现实已经说明,公众参与是推动环境保护的重要动力,如何更好地凝聚这股动力,使其成为政府环境治理的重要补充,是各级政府特别是环保部门的重大课题。从2005年开始,环保总局陆续推出了《环评公众参与办法》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两部规章,就是希望为公众的环保参与提供法律平台。今后我们出台的一系列法规制度,将进一步为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公众参与创造空间,从而使生态文明的理念真正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首次对全国31个省会城市的环保意识、环保行为和环保满意度排名
  “环保民生指数2007”的一个最大亮点是首次对全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首府城市进行了排名。在环保意识方面,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乌鲁木齐、南京、北京、上海和西安;而排在后五位的分别是哈尔滨、广州、沈阳、长沙和长春,其中东北地区就占了三席;在环保行为方面,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北京、乌鲁木齐、西安、南京和上海;而排在后五位的分别是重庆、成都、西宁、兰州和银川,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在环保满意度方面,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拉萨、沈阳、杭州、重庆和银川,而排在后五位的分别是合肥、武汉、北京、济南和兰州。从中可见,公众环保意识和环保参与度较高的城市,对城市的环保满意度也要求越高。北京就是一个例子。北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分别排在全国省会城市的第三和第一,但公众对北京的环境质量要求也高,北京在环保满意度方面排在全国省会城市倒数第三,仅次于济南和兰州,表明公众对北京的环境状况不满意。
  66.9%的公众认同当前我国环境问题非常严重
  “环保民生指数2007”的调查还显示,在9个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中,环境污染问题排名第二,仅次于物价问题,并与社会治安问题一起成为公众关注的三大热点。其关注比例达到了46.1%。与2006年相比,提高了3.8个百分点。虽然2007年由于通货膨胀水平较高使得民众非常关注物价问题,但环境问题依然是公众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而且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今后将继续会成为公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调查也显示,66.9%的公众认为现阶段我国环境问题非常严重和比较严重,比上年增加了3.9个百分点。只有2.7%的人认为不太严重和不严重,比上年下降5.3个百分点,显示公众对当前的环境满意程度急剧下降。另外,只有22%的公众对我国总体环境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高达45.7%的人认为我国总体环境质量一般。与此同时,有32.3%的被访者对总体环境质量表示不太满意或不满意,公众对我国总体环境质量的评价依然不高。
  73.1%的公众认为我国应当推行“绿色GDP”
  绿色GDP是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源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绿色GDP不仅能反映经济增长水平,而且能够体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的程度,可以很好地表达和反映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要求。“环保民生指数2007”显示,高达73.1%的公众认为“应当在中国推行绿色GDP”。同时,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44%的公众把责任归咎于“片面强调经济发展”;更有58.3%的公众认为是“企业只注重自身发展”,许多企业在环保方面缺乏社会责任一目了然。
  80%以上公众认同政府的环保努力
  2007年11月,有12家污染严重的企业被各银行拒绝贷款。把污染严重的企业列入银行“黑名单”并限制贷款,是实施环境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对这种“绿色信贷”政策的做法,“环保民生指数2007”显示,有44.5%的公众投了赞成票,还有36.6%的公众表示“有保留地赞成”,两者加起来比例超过了80%。此外,还要11.7%表示“无所谓”,而表示“不太赞成”甚至“完全反对”的民众也有7.2%。这说明对污染企业采取限制性的经济政策得到大多数民众的支持。调查也显示,64.4%的公众认为中央政府对环境保护“非常重视”和 “比较重视”,比上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其中16.2%的人认为中央政府对环境保护“非常重视”,48.2%的人认为“比较重视”,仅有4.1%的被访者认为“不重视”。这一数据反映了我国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得到了公众的高度认同。由于近年来政府环保工作的不断加强,公众对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对环保法律法规的态度和对政府环保措施的态度都有着较高的认知与认同度。
  公众对主动参与环保还有很大的依赖性
  环保固然是政府和企业的主要责任,但公众个人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过,“环保民生指数2007”显示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调查显示,认为自己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只有13.7%,其中认为“非常重要”的只有区区2.8%。与此同时,有近一半(49.7%)的公众认为自己在环保过程中“不太重要”和“不重要”。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公众具有十分浓厚的环保依赖性;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还没有为公众参与环保准备好平台和条件。另外,在公众文化素质迅速提高的同时,公众的环保知识依然处在一个认识“洼地”。调查发现,仅有四分之一多一点(26.2%)的公众能说出“世界环境日”的准确日期,而竟然有86.1%的不知道“全国统一的环境热线电话”的号码。这说明普及公众的环境知识的任务还很艰巨。不过,也有令人欣慰的,调查显示,当问道“您遇到别人破坏环境是否会主动劝阻”时,超过80%的公众表示“总是会”和“有时会”,其中“总是会”的公众有10.9%,有70.1%的公众表示“有时会”。只有不到20%的公众表示从来不会阻止别人破坏环境的行为。这说明公众参与环保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高。
  水安全依然是“生命之痛”
  水是生命之源,不过,如今的“生命源泉”正在变成无数人的“生命之痛”。 “环保民生指数2007”调查表明,有32.3%公众对本地区的水环境表示“不满意”和“不太满意”,20.7%的公众对居住小区(村)的水环境表示“不满意”和“不太满意”,20%的公众对工作场所的饮用水卫生表示“不满意”和“不太满意”。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最新发布的《全球环境展望四》综合报告指出,从全球范围而言,污染的水源是人类致病、致死的最大单一原因。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80%的疾病是由饮用被污染的水而造成。全世界50%儿童的死亡是由于饮用水被污染造成。中国水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无疑是威胁公众最大的“生命之痛”。
  但让人深思的是,在公众对水问题担忧的情况下,调查也显示,有60.8%的公众不知道2007年5、6月在太湖爆发的蓝藻事件原因;而对于“中国大江大河70%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流全部污染”这个严峻的现实,居然有超过一半(53%)的公众表示“不知道”。
  广大公众认为环境污染正对日常生活和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食品、空气、家居和服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但目前环境污染对公众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和上年相比,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是广大公众最不放心的环境事件之一,“环保民生指数2007”调查发现,有60.7%的公众将“食品安全”列为“日常卫生安全最不放心”的选项。而对于本地区的空气质量,25.8%的公众表示“不满意”和“不太满意”;19%的公众对居住小区(村)的空气质量“不满意”和“不太满意”;为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一些城市实行了汽车单双号隔日行驶的做法,对此71.9%的公众表示支持。对于装修污染,39.7%的公众表示对“装修涂料安全”最不放心,与上年调查相比,大幅上升了19.7%。服装作为人的“第二肌肤”,服装材料的污染问题也一直是公众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次调查显示,有41.8%的公众对服装材料安全表示了极大的关注。
  可以说,针对食品安全方面的“食”恶不赦,空气污染方面的“气”愤填膺,装修污染方面的“居危思安” 以及服装污染的“心腹之患”, 拯救我们的环境,遏制各种污染的蔓延,就是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
  相关:“环保民生指数2007”
  《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7)》在去年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论证和调整,在调查研究方法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创新,使之更加科学完善并贴近公众生活,体现民情。
  第一、调整指标体系。“民生指数”由环保意识、环保行为、环保满意度三个一级指标构成,在这三个一级指标之下,又分为6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是从公众的角度出发,系统地描绘出目前公众对环境的关注程度,对环保工作的评价,公众参与环保行为的模式和态度,以及公众对环境和环保行为的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体现了公众的直接感受,综合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公众对环境问题和环保行为的态度。
  第二、创新调查方法。2007年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的主要采取定量的方法进行研究。受访对象:年龄在18-65岁之间的成年居民。抽样方式: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式;访问方式:包括入户调查、街头拦截调查和电话调查三种;数据处理:本次调查在所有问卷回收后,经过复核编码工作,使用PCEDIT软件录入计算机,并使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
  第三、扩大调查范围。本次调查首次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调查,调查样本量达到9011个。包括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省会城市地区的常住城镇居民及其农村居民。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首次对调查地区进行了民生指数排名。
  “民生指数2007”秉承体现环保民情民意的主旨,以权威的论证和科学的调查方法通过数据量化和问卷分析,直接反映公众在环保方面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推动全民环境意识的提高和环保领域的公众参与;而且将为政府部门制定环境政策、进行环境立法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附录:2007年中国民生环保指数城市排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