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章少民秘书长 发布2008中国公众环保指数

  
  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编制的“中国公众环保指数(2008)”今天在京发布。本次调查显示,环境污染问题依然是公众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2008年环境污染问题在“我国公众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调查中排名第三,紧紧跟在“物价问题”和“食品安全”之后,关注比例为37.7%,位列“三甲”,是自有本调查以来连续第三次进入“前三”,说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公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调查显示,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44.5分,环保行为得分为37.0分,环保满意度得分为45.1分。和上年相比,三项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环保意识提高幅度最大,增加2.4个百分点;环保行为和环保满意度则分别增长了0.4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奥运会后北京民众对环保的满意度迅速上升。但就总体而言,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目前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环保参与度也还不高,环保满意度并不十分理想。环境保护真正成为全体公众的自觉行为,依然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这项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组织编制的中国公众环保指数,被誉为中国公众环保意识与行为的“晴雨表”,也是国内首个环保年度指数。该指数每年年初发布一次,此次是第四次正式发布。
  “中国公众环保指数”是推进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在发布仪式上,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秘书长章少民介绍说,“环保指数(2008)”报告的关键词是“环境保护与科学发展”,报告显示,高达92.1%的公众对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环保工作表示了解和拥护,这说明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已经开始深入公众和环保工作。但是,环境污染和各种环境事件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公众个人生活产生的威胁依然存在,有些还十分严重,环境问题已经上升到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和层面。2008年,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面临的挑战却未丝毫减轻,特别是层出不穷的各类环境事件,使环保工作经受了严峻的考验。这其中既有年初在南方地区出现的四次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也有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等。
  章少民说,在环境污染已经越来越成为公众健康的威胁时,保护环境首先就是保护生存权。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和生态安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没有享受的基础。公众参与是推动环境保护的重要动力,如何更好地凝聚这股动力,使其成为政府环境治理的重要补充,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编制“中国公众环保指数”是推进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对于进一步推进环境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具有积极意义,今后,我会将积极探索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有效方式,促进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和积极贯彻。
  公众环境危机意识增强 但环保素质仍是“洼地”
  调查显示,76.4%的公众认为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非常严重”和“比较严重”,比上年上升了几乎10个百分点,说明公众对环保形势的普遍担忧仍未解除,危机意识增强,但公众个人的环保素质依然是环保活动中的一片“洼地”,并成为制约我国环保水平提高的最大障碍。
  环境问题关注度持续升高,表明了公众对环保形势的普遍担忧仍未解除。调查表明,有76.4%的公众认为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非常严重”和“比较严重”,比上年上升了几乎10个百分点。而且,公众对各类环境空间的满意度“全线”下降,其中,对个人空间环境的满意度由2007年的58.19分下降到52.86分,对地区空间环境的满意度由55.04分下降到49.54分,而对大空间环境的满意度下降幅度最大,由上年的59.00分大幅下降到45.61分,减少超过了13分。空间环境满意度是公众对我国整体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该评价分数的普遍下降说明环境保护的力度和工作成效与快速增长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不断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相比,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让人担忧的是,公众个人的环保素质依然是环保活动中的一片“洼地”,并成为制约我国环保水平提高的最大障碍。调查发现,仍有高达72.2%的公众不知道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58%的公众不知道“12369”这个全国统一的环境热线;能够正确回答“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机构是地方人民政府的公众仅为11.2%;而了解“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是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公众还不到10%。
  从公众的环保行为来看,公众环保行为得分只是略高于上年,这说明公众主动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依然不高。调查表明,只有18%的公众表示会去“主动了解环保知识”,比上年下降了9个百分点;只有24%“会引导别人进行绿色消费或选用绿色交通工具”,基本和上年持平;在“限塑令”正式颁布后,各超市开始停止提供免费塑料袋,但仍有26%的公众表示会“经常购买超市塑料袋”;而且,只有26%的公众表示“经常采取环保节能行为”,这比上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调查还发现,有47%的公众在日常生活中“不会”向有关部门举报环保违法行为,而“经常”举报者则只占到了6%。这说明公众向有关部门举报环保违法行为的参与度还不高,对社会性的环保参与不太积极,这种现象需要引起重视。
  企业环保表现令人“刮目相看” 政策执行“墙内开花墙外香”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个人三方的力量共同努力。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总体而言公众对三方表现的满意度均有所上升,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公众对企业的表现更是“刮目相看”,满意度得分高达72.47分,比上年的46.93分大幅提高了25.54分,说明了企业在环保管理理念上有了新的突破,由传统观念上的被动管理转为主动管理。
  调查表明,公众对政府环保行为的满意度为56.74分,比上年提高了1.18分,这反映了公众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给予了认同;不过,公众对政府的环保行为仍有更多的期待,有28.3%的公众认为政府的环保信息应该更公开,超过30%的公众认为应该进一步提高对环保事件的处置能力和效率,还有33.2%的公众认为政府应该提高处理公众反应环境问题的效率。
  公众对企业的表现更是“刮目相看”,满意度得分高达72.47分,比上年的46.93分大幅提高了25.54分。这说明经过自身的约束和在政府各项政策法规的引导下,企业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有了较为显著的改善。但是,公众对企业承担环保的社会责任仍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特别是在出现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时候,企业的“软肋”就暴露无遗。当三鹿“毒牛奶”事件爆发后,有45.4%的公众将原因归咎于“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有32.3%的公众认为当地的环境污染是由于“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
  但是,公众也认为,当前,在环保问题上,国内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远远落后于国外企业和合资企业,对照外企将环保视作企业社会责任的态度,国内很多企业则显得很冷淡。对于执行环保政策最好的是哪类企业,总共有高达75.1%的公众把票投给了“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而国有企业的得票和上年相比大幅下降了32个百分点,反映了环保政策的执行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
  近期,从三鹿毒奶粉事件到完达山药品污染事件,知名国企相继出现重大环境问题使公众对国企的产品质量产生质疑。企业承担环保社会责任是企业的品牌投资、信誉投资以及社会形象投资,合理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把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与社会利益最大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使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国内企业应积极转变观念,学习外企优秀的环保理念和经验,主动地承担起环保社会责任。
  环境污染威胁着公众的衣食住行
  本次调查结果也发现,“垃圾处理”、“噪音污染”、“宠物管理”以及水和空气污染成为公众最担心的环境问题。
  在家庭环境中,公众最不满意的主要问题为“垃圾处理”(占20%),比上年上升了9个百分点。我国每年产生近1.5亿吨城市垃圾,其中80%—90%都是大、中城市产生的,而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率仅为50%左右。相当一部分城市由于受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对城市垃圾基本上不作任何处理,采取城外荒地荒滩或地坑、山沟等地简单堆放,因而造成了日趋严重的“垃圾围城”现象,还造成对地下水和地面水域的污染,对城市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科学、合理、无害地处理垃圾,已成为保障公众环境权益的重要环节。
  在工作场所,公众认为影响他们最重要的环境问题是“噪音”(占18%)和“电磁辐射”(占18%)问题,比上年分别上升了11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噪音污染能影响人的听力,导致高血压、心脏病、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及其它神经综合症,特别是当噪音污染超过30分贝时,就会影响人的正常睡眠。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公众受到电磁辐射污染的几率大大提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在居住小区,公众对所在小区最不满意的方面是“宠物管理”(占42.3%),比上年大幅上升近30个百分点。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宠物已经成为现代都市人的一种时尚,宠物市场不断壮大。有资料估计,中国宠物数量已达1亿只,其中仅北京市的宠物总量就已经超过了100万只。随着宠物数量的快速上升,宠物监管和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公众的担忧表明“宠物管理”正成为城市管理的新难点。
  水和空气污染历来是公众最为关注的环保问题之一。本次调查表明,公众对水和空气污染的担忧并没有丝毫的减轻,32.6%的公众对本地区空气质量表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比上年上升了6.8个百分点;对本地区的水质量表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公众有28%,比上年上升了2.2个百分点。满意度的不降反升说明对水及空气污染的治理仍需进一步加强。
  中国环保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环保行为国际化的满意度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公众中有62%的人认为中国的环保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说明中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合作仍有不足,空间十分广阔。
  环境保护国际合作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领域之一。近年来,中国在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本国环境问题的同时,也积极务实地参与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不过,国外对中国的环保工作偏见仍深,指责声也是屡有所闻。而国际贸易领域中打着环境保护的“绿色壁垒”,更是对中国的出口贸易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从公众的反应来看,他们对环保领域的国际交流工作的满意度依然不高。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环保行为国际化的满意度从上年的18.87分上升到23.94分,虽然提高了5分左右,但得分依然处于极低的水平。而且,公众中有62%的人认为我国的环保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比上年还上升了7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在环保领域的国际合作仍有不足,空间十分广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