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是人类的第四文明

  余谋昌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世纪中叶,以爆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为标志,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逐渐发展起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要走生态文明的道路。潘岳同志说:“生态社会主义由于将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发现。”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解读。
  生态文明是人类的新文明
  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经历三个阶段: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在渔猎社会(也就是前文明时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的活动尚未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在农业社会里(也就是第一个文明时代),土地的大面积开垦和手工业(如冶炼业)的兴盛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局部破坏,但这种破坏也还在自然的承载能力之内。到了工业社会(即第二个文明时代),大量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大工业的兴盛、科技力量的壮大,使得人类具备了掠夺自然资源的能力,生态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污染和破坏,已经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因此,人类要朝着生态社会的方向迈进。在生态社会里,人们普遍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等)。人们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说,生态文明是人类的新文明。
  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机遇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的新文明,将引领人类世界发展的未来。在西方发达国家,生态文明思潮已经蓬勃兴起。上世纪中叶,西方社会爆发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举世闻名的“八大公害事件”迫使人类开始反思工业文明带来的负面作用:环境保护运动在西方国家蓬勃发展,生态伦理思潮也随之应运而生。但由于资本主义社会本身所固有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国家无法真正实现生态文明。这是因为:首先,资本主义国家运用强大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力量,建设庞大的环保产业,进行废弃物的净化处理,使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环境问题得到缓解;其次,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有着巨大的惯性,包括思维模式惯性、生产和生活模式惯性,形成一种历史定式,很难突破和改变,因此很难实现真正的生态文明。
  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种种问题也同时全面地凸现出来,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现在,中国已经认识到单靠发展环保产业不可能解决环境问题,我们必须改变生产方式。为此,中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等等举措。这意味着中国正在走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
  中华文明曾达到农业文明的最高程度,在很长一个时期里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但是农业文明的强大惯性和高度稳定的封建社会制度,使中国失去了率先向工业文明发展的机会。进入21世纪,中华民族重新获得复兴和崛起的机会和挑战。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莱斯特·布朗于2006年6月在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的讲演中所说:“中国面临的挑战是领先从A模式—传统经济模式—转向B模式,构建一种新的经济和一个新的世界。”
  中华民族有能力通过发展生态文明实现民族复兴,引领世界的未来。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新贡献。
  中国共产党是生态文明的领导力量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选择,是涵盖精神、制度、物质等各个层面的选择。这些新的选择,无不需要国家“公共权力”的支持。
  首先,在制度层面上,实现真正的“以人为本”需要国家公共权力的支持。在生态文明的意义上,政治上“以人为本”,应看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次,在精神层面,树立生态文明的价值观需要国家的推动。现在,中央提出“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有人认为,应加上“生态文明”,我赞成这种观点。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一种新的形态,是人类社会在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新的人类文明,新的社会形态。在这样的意义上,生态文明比“三个文明”高一个层次。
  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提出“绿色GDP”的观点,认为应该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和环境效益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由于我国经济仍然在以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高污染的方式运行,我们在公布经济增长成果时,应该把每年消耗的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的价值通报给公众,从而形成新的价值观和新的行动。
  当然,自然价值进入国民经济体系核算,这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们必须在实践中摸索。
  第三,在物质层面,生态文明生产方式的确立需要国家的支持。现在,发展循环经济正在逐步成为国家行为。这是生产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
  传统的线性、非循环的生产方式,以排放大量废料为特征,90%以上的原料以废料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这是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根源。
  生物圈的物质生产是循环的:资源被一类物种消耗后,剩余物是另一类物种的养料,这种无废料的循环生产是“生态化”的生产。在今天,学习生物圈的物质生产,实行“生态化”生产是必要的。在这种生产中,进入生产过程的原料在生产第一种产品后,剩余物是生产第二种产品的原料,如果仍有剩余物,又是生产第三种产品的原料,如此循环使用后不可避免的剩余物,以对生态无害的形式排放。它是“原料——产品——另一种原料”的循环生产模式,可在物质循环中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
  总之,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是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在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条件下,作为国家行为实现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力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