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社会主义之路

  肖显静
中科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教授
  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社会主义道路,不单要对生产力变革,还要对社会生产关系进行变革,即对整个生产方式进行变革。这种变革不是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改良,而是要超越,超越西方资本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超越传统的工业文明和现代化的方式,在超越的基础上实现中国的生态文明。
  潘岳先生的《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一文首先澄清了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指出了社会主义未来的发展趋势,对社会主义作了比较深入的论述,涉及到了“社会主义的主要思想观点”、“生态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以及“生态社会主义的今天”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篇文章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在发展历程中也曾试图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但问题是:单纯通过生产力的变革和发展能否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答案是否定的。要顺利实施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能靠单纯改变生产力,还要靠改变生产关系,进行政治体制方面的变革,走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之路。这是生态政治或环境政治所要研究和实践的内容,过去理论界涉及的不多。
  走有中国特色的环保之路必须以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清醒认识为基础,充分认识资本主义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解决之间的关系,并且以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为前提。首先我们要问: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本原因吗?有些人,如西方绿党成员对此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发展的不完善、欠发达、不恰当,比如传统线性的经济生产方式、不恰当的城市化以及不恰当的科学技术应用等。这样一来,似乎解决环境问题只要改变落后的生产力、推进科技进步就行了。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国家要解决环境问题,只要走改良主义的道路,不必改变它们的社会制度。
  然而,深入分析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这个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不可否认,资本家的贪婪本性、工业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异化的自然观和消费观等确实是造成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但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其生产扩张的动力是追逐利润,资本主义经济的合理性和对待生态的不合理性,资本主义垄断资本导致的“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等,也是生态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不仅如此,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产生还是一系列国家政治措施的结果,资本主义国家在解决经济危机的过程中,把经济危机转嫁到生态危机中去了,同时把生态危机转嫁到欠发达国家中去了。可以这么说,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是基于利润而不是人们基本的需要;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结合,共同破坏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自然环境和资源,这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衰落。正因为如此,在环境保护方面,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内在的、本质性的欠缺。因此,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不从体制上进行大的变革,是不可能解决生态危机的。
  既然资本主义的内在本质是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且它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那么中国就不能走资本主义国家的老路。鉴于此,我们需要探索出一条新的、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来实施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这种可持续发展战略既不同于传统的资本主义,也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需要我们从根本上解决环境资源问题的角度来进行思考,从中国的发展道路,包括它的政治道路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对此,生态社会主义作了部分阐述,它的理论基础是生态马克思主义。我们要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华在哪里?我们知道一个是阶级斗争,另外一个是资本扩张,这两点有没有过时?和我们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有一个什么样的关联?再一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目前对这个问题存在三种看法:一种是“马克思主义异端”的观点,声称马克思主义现有的理论框架无法解决生态学提出的新问题,主张抛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心成分;第二种是“马克思主义正统”的观点,主张保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心成分,拒绝承认生态学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第三种观点处于前两种之间,承认生态学及生态危机已经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应对这种挑战。关于这三种观点,我们应该坚持第三种观点。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清楚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和生态马克思主义之间有什么区别,还要知道马克思主义和现在时兴的、流行的生态中心论有什么关系。经过这样的探讨之后,我们才能建立比较恰当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完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奠定基础。
  另一个问题是:生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有什么区别?当然这种区别较少有人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我个人认为至少涉及以下几点:第一,资本主义追求的是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生态社会主义则致力于生产条件的生产和再生产;第二,资本主义追求交换价值,为获取更多利润而不惜破坏环境,而生态社会主义要求交换价值则更多地服务于使用价值,使利润导向性的生产从属于需要导向性的生产;第三,资本主义不仅进行商品的生产,而且还通过消费主义文化的扩张进行消费生产,造成消费的异化和对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而生态社会主义,更加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更多地消耗物质财富……这方面的内容很丰富,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和思考。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现在所提出的生态社会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之间的区别在哪呢?传统的社会主义关注的是社会分配性正义,生态社会主义不仅关注社会分配性的正义,而且关注生产性的正义、环境性的正义;传统社会主义关注的是资本的生产和流通,生态社会主义还关注生产条件;传统社会主义关注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工人的经济剥削,生态社会主义还关注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工人的生态剥削,等等。这里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生态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国外有一些探讨。例如詹姆斯?奥康纳把生态社会主义界定为:它们希望并且追求使交换价值从属于使用价值,使抽象劳动从属于具体劳动,也就是说按照需要(包括工人自我发展的需要)而不是利润来主导生产。戴维?佩珀则认为:生态社会主义的增长必须是一个理性的、为了每个人平等的利益而有计划的发展,因而,它将是有益于生态的。一个建立在共同所有制和民主控制支持下的社会,生产完全是为了使用而不是为了销售和获利,旨在提供一个人类在其中能以生态可接受的方式来满足他们需要的框架。这种对生态社会主义的定义应该说还是比较恰当的,值得我们思考并借鉴。
  目前的中国是否应该走生态社会主义的道路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在于,生态社会主义理论还存在一定的欠缺,还有待完善深化,并且与中国的具体情况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并不能由此来完全否定生态社会主义,它毕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想的支点和新的视角。历史的和现实的状况,要求我们应该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社会主义道路。然而,这条道路的具体内涵是怎样的?应该如何实施?这些具体问题是需要我们探讨的。但有一点应该肯定的是,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社会主义道路,不单要对生产力变革,还要对社会生产关系进行变革,即对整个生产方式进行变革。这种变革不是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改良,而是要超越,超越西方资本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超越传统的工业文明和现代化的方式,在超越的基础上实现中国的生态文明。这样的生态文明的实现,应该就是潘岳同志所提出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资本主义生态文明之间的本质区别,也是为了最终实现生态文明所必须坚持的。不可否认,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究和现实可行的实践探索,惟有如此,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希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