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的环境经济学

  潘家华
  市场现在应该转型了,因为以前环境经济学把它用做市场干预、政府管制的理论基础,但是环境经济学本身并不是主张或者要求市场干预、政府管制的。现在有一个比较好的宏观背景,大家都知道,经济体系是从计划经济已经转向市场经济,我们的经济结构有三次产业结构,第一次产业是在不断的弱化,第二次产业非常强劲,第三次产业正在稳定的推进。表明我们现在所处的工业化的阶段,所有的结构现在也是多元化的。工业化的进程现在是从整体上判断重工化阶段,这个阶段是不可避免的。
     
  现在报上登着奥运会期间北京100多万民工要劝走,所以我们城市化进程波动性是比较大的。上个世纪20年我们基本上是一种劳动力密集的工业化进程,没有多少土地的扩张利用,只有老工业投入。现在我们所处的是资本密集度比较高的,我们现在要转向知识密集的工业化阶段,我们目前还没有到这个水平。
  
  我们能源消耗高,如果我们跟发达国家在同等发展水平的情况下相比,我们要远高于他们。按照十一五每年增加0.8个百分点,天津全市人口1050万,一年要增加一个天津出来,这样大的规模在世界上是没有的。我们看一下建筑面积,现在竣工面积每年都在十多个亿平方米,我们需要这样,大家觉得现在住房还不够,很多人还没有房住。我们钢铁的产量3亿5千万吨,比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加起来很多,因为什么?我们钢材生产出来是为了发展用的,我们要看到它有利的一面,不要光看到它污染环境。转型确实要转,怎么转型?首先看环境经济学首先是经济学,经济学是稀缺资源的效率配置。
     
  经济学理论就是要外部成本内部化,现实中间由于经济人在经济活动中并不考虑外部成本,我们就认为关系经济学是市场干预,政府管制。环境经济学是从公共物品转向私人物品,这里没有一个明确的产品界定,大家都来管,如果是自己的后院谁也不会来管你的。它的弊端在哪?主要是政府失策,政府失策造成的危害不会比市场失灵小,我们说环境资源它是稀缺的,它应该有产权界定,界定后就转变为私产资源,就不是公共的了。大家感觉到奇怪,为什么往大气排放污染物是往公共部分排放,美国有一个好的例子,可以有一个协定分配你可以排放多少,我可以排放,把公共资源转变为有产权界定的私人资源。如果老是公共产品,最后谁的产品都不是。
     
  我们要把奢侈品转为必需品。我们从没有技术、没有能力,环境保护是一个奢侈品,这个不尽然,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环境中生存,它是我们生活必需品中间的部分,不仅是这样的,由于环境的保护有这么一种特性,一旦破坏以后没法儿再回过来,这会伤害到子孙后代,不光当代所必须,也是子孙后代所必须,在这种情况下,它是一种必需品。从成本转向收益。一般认为环境污染是破坏环境,造成社会成本,企业治理污染是要投入的,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环境的物品和服务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保护了环境也避免了社会成本,这就是收益,环境保护产业所带来的就业是很大的社会收益。现在不光是污水控制还是大气污染控制都是非常巨大的市场需求。
     
  从指令转向市场。环境污染传统观念就是外部成本,存在市场失灵,必须进行行政改革,其实不是这样的。传统观念认为破坏环境,将环境转换为经济资源,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统一的关系的。
     
  潘家华:国家转型运作的经验,我们看一下英国的气候变化税。这个税是能源使用税,这个税就是外部成本内部化,它把环境当作资源,通过市场加以配置。它征收的气候变化税或者能源使用费并不是为了扩大税金,在征收气候变化税的同时,英国政府调低了所有公司的替雇员缴纳的社会保险金比率。
    
  这就是把市场扭曲这一部分纠正过来,这样一来对环境保护是非常有作用的,这样企业跟政府谈判更简单,提出自己的环境保护的目标,政府给他80%的税收减免,使这个企业有一定的竞争力。
     
  第二个例子我们看全球的气候保护,把公共物品转换成私人物品,在全球气候谈判中非常明确,大家认为有气候变化有灾难,那我们就减排,这就是达成一种协议,这个协议是有量在这的,第二它并不是一刀切,欧盟减排量是最高的,相对于1990年减排水平是8%,美国减排是7%,你认为可以减多少就减多少,发展中国家首先是发展优先,这在国际上是认同的。
     
  要减排应该根据能源结构方方面面可以有差别,而且一定要通过一种市场竞争的手段降低减排成本,现在推出三种灵活机制:清洁发展机制,联合履行,排放贸易。它是把公共物品转换成私人物品,然后在市场上转让,成为市场有价的稀缺资源。欧盟也是一样,欧盟15国里减排目标是有差别的,卢森堡28%,英国12.5%,葡萄牙、希腊、西班牙允许他们增长20%以上,并不是一刀切的。把公共物品转换成私人物品然后再创造市场,把减排的额度分配到每个企业,你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排放,多了可以买,少了可以卖,这就创造出市场出来了。
     
  政府并不是说你必须减多少,但是政府一定要有规定在这,就是你在第一阶段没完成减排任务每吨交40欧元的罚款,第二阶段你要没有完成减排任务要交100欧元的罚款,这是有经济因素,因为企业是要牟利的,罚款的价格比他自己减排的价格要高几倍,这样一来排放的碳有市场量,而且现在还有期货交易,美国看到碳是一个市场,就是把公共资源转换成私有资源马上形成一个市场。
     
  这是碳的价格,这个碳怎么会变成一个私人物品进行交易呢?就是这样,把公共物品转换成私人物品我们需要这个转型。我们看看美国是不是市场经济国家,美国也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1990年美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超过2000万吨,2000年的时候美国的排放贸易是1100万吨,2010年进一步降低到300万吨。美国加洲议会投票46比31制订了全球温室效应治理法案,它引入市场机制,中国经过转型也是可以做到的。
     
  我们十一五的环境目标能耗下降2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20%。第一我们要加大行政干预,发改委受国务院委托与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14家中央企业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我觉得我们现在需要一种转型思维,节能或者减排实际上是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现在可以通过行政干预,通过市场发挥作用,现在我们外延扩大是必然的,即使现在投资也不可能今年就减排,我觉得环境问题应该通过发展解决,发展中间出现的应该通过发展解决,在有限的环境中它是一种稀缺资源,我们可以创建市场,政府是规范市场运行,没有必要去干预交易。现在的节能指标等等可以借鉴欧盟排放交易的模式,转型思维现在是可行的,也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