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循环经济立法 落实节能减排

  牛文元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组长、首席科学家
  我们的“绿色中国”已经举办了十二届,应当说今年的“绿色中国”论坛带有指标性的意义,因为它提出了构筑中国环境经济政策新体系的非常鲜明的主题,这个主题我把它简称为“环境新政”。环境新政包括了制度创新,包括了科技创新,包括了管理创新,也包括文化创新。只有这四个创新一体,共同地来支撑环境新政这样一个总的框架,我们中国的节能减排任务,中国对世界发展所尽到的责任,才能够真正地落实到我们的工作当中去。
  我们知道,环境问题是一个典型的功利悲剧问题。对于很多人来讲,对于很多企业来讲,他们觉得既然环境的问题最后要付出成本的是全社会,是所有生活在这个社会当中的人,那么往往就会出现谁都不去管的局面,使得环境的成本外部化,或者说自由化,谁想管就可以管,谁不想管就可以不管。或者说特殊化,只要别人去做,我自己可以例外。以上无论所谓的自由化也好,所谓的特殊化也好,所谓的外部化也好,都不能够解决中国目前碰到的节能减排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突破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靠强有力的社会制约、社会约束和社会公众共同关注,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市场经济当中改变过去传统的、单向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这样一个目标,而是负起责任来,拿出良心来,共同来解决这样一个难题,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比较完满的结果。
  今天我主要讲的是推进循环经济立法,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个立法实际上就是得到社会约束,受到公众承认,带有强制性做法的一种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往往是一个成熟的管理体系、成熟的区域体系当中必须遵守的共识和原则。实行循环经济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即对资源环境问题和经济社会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人类在发展过程当中经历了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传统发展模式,它不考虑资源环境因素,主要强调对自然的征服,缺乏尊重自然的意愿。这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环保单向的限制过程。第二种是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开始注意到了资源环境的问题,但是具体的做法是先使用后处理,先污染后治理,强调在生产过程的末端,才采取措施,治理污染。结果是治理的技术难度越来越大,治理的成本越来越高,而且生态恶化的程度也越来越严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都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第三种循环经济模式,它倡导的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模式,以实现资源使用的减量化,原料和产品多次使用、重复使用的废弃物资源化为目的,以社会责任感和良心的感召作为一种牵引,作为一种先进文化的标志,强调全过程的清洁生产,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过程,最终实现了最优生产、最实消费、最少废弃和社会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循环经济立法遵循的原理其实是人类向自然学习的过程,自然生态系统经过几亿年的净化,已经使得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有了一个完好的循环体系,这个循环体系在自然界中已经得到了一种循环、高效和最充分利用自然的效果。清朝的大诗人龚自珍曾经写过一句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也就是落下来的花和草,它们的尸体会变成下一代更新生物的一种滋润,所以这个其实是循环经济里的一个基本思路。但是到了工业社会以后,这个循环被打破了,生产者越来越多,消费者越来越没有节制,使得他们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抛弃到大气、江河和大地上,其分解者没有力量来进行分解。其实环保总局所执行的任务就是帮助分解者来消解生产者和消费者所扔掉的这些东西。可惜在这个链条当中,越是到了工业社会的高潮,这个循环越不能实现,它的链条在分解者这一圈被打乱,这个打乱的结果就使得我们老帐未还新帐又增加,使得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一直到威胁到我们的家园,威胁到我们生存的地球。
  可见环境问题本身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它是一个综合的而且是和整体人类净化密切相关的过程。这个过程就给我们两点启示,第一,环境治理、环境保护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公民都应尽的责任,因为它和我们都有关系,无论是生产,无论是消费。第二,没有大家的共识,制定有约束性的法规、制度,单靠个人的良心,单凭社会的一种责任,是完成不了这个任务的。因此,我们把制度建设,把管理的更新,把社会的责任,把文化的创造,共同结合在一起,这才是我们建立环境经济新政策体系的一个基本要点。
  中国发展现状迫切要求循环经济立法。
  近年来,在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循环经济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推行循环经济工作的力度明显加大。2006年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1.23%,是2003年以来首次下降,实现节能3000万吨标准煤;主要污染物排放增幅减缓。钢铁行业基本淘汰了1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和15吨以下的小转炉,水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近2000万吨,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1.1亿吨,电解铝自焙槽已全部淘汰。同时组织实施重点行业循环经济工程。
实施有利于循环经济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
  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是落实循环经济的基本出发点。目前全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主要原因之一是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重工业特别是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依然偏快,很多本应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还没有退出市场。因此,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实施循环经济重点工程,突出抓好重点企业的循环经济,加快推进技术进步,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今后宏观调控的重大任务之一。
  国际比较表明,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区间,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至2006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正处于这一阶段。与国外比一比能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就知道我们推行循环经济是多么地必要。在单位产值能耗的国际比较上。据研究,2000年按现行汇率计算的每百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我国为1274吨标准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比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分别高2.5倍、4.9倍、8.7倍和0.43倍。在单位产品能耗的国际比较上。2005年,我国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39%,如铜冶炼综合能耗高65%,大型合成氨综合能耗高30%,纸和纸板综合能耗高115%。在主要耗能设备能源效率的国际比较上。2005年,我国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60%左右,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至20个百分点;中小电动机平均效率87%,风机、水泵平均设计效率75%,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5个百分点,系统运行效率低近15~20个百分点;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水平比欧洲低25%,比日本低20%,比美国整体水平低10%;载货汽车百吨公里油耗7.6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倍以上;内河运输船舶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0%—20%。在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的国际比较上。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倍—3倍。依据哈佛大学对北京、哈尔滨与多伦多高层公寓热损失的实际测算,北京建筑外墙热损失是加拿大的4.4倍、窗户热损失是加拿大的2.2倍、屋顶热损失是加拿大的4.2倍;哈尔滨建筑外墙热损失是加拿大的3.6倍、窗户热损失是加拿大的1.1倍、屋顶热损失是加拿大的2.6倍。专家分析,我国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全面执行节能50%的标准是现实可行的;与发达国家相比,即使在达到了节能50%的目标以后仍有约50%的节能潜力。在整体能源效率的国际的比较上。我国能源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如火电机组平均效率33.8%,比国际先进水平低6至7个百分点。能源利用中间环节(加工、转换和贮运)损失量大,浪费严重,因此导致在同等物质消耗水平下,我国的整体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2-15个百分点。
  通过国际对比可以看出,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与国外的差距很大。根据理论分析,按单位产品能耗和终端用能设备能耗同国际先进水平比较,目前我国的节能潜力约为6亿吨标准煤,而循环经济的推广和完善在其中可以起到三分之二的作用,即实现4亿吨标准煤的节约能力。
  推进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循环经济必须在区域经济布局、在产业链形成、在产品生产过程、在市场消费领域、在物质流和能量流的整体循环中,全面加以规划和协调,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其中经济结构的优化起着关键的作用。目前,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看,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2005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刚过40%。一些先进国家这一比重平均超过70%,与我国发展水平相近的巴西和印度分别为75.1%和51.2%。按照测算,如果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比重相应地降低一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可相应降低约1个百分点,循环经济的成效将相应增加0.5个百分点。从工业内部结构看,高能耗行业比重大,特别是高耗能的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过剩,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的行业比重低。2005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只有10.3%。按照目前的工业结构,如果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而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比重相应地下降一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可相应降低1.3个百分点。
  我国目前火电平均供电煤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0%,如果通过实施循环经济,使得每度电的供电煤耗下降10克标准煤,则全国一年可少消耗2000万吨标准煤。又比如节能灯的推广应用,就是用电者从源头上减少消耗的举措。我国是全球第一大节能灯生产国,2005年产量达到17.6亿只,占世界总产量的90%左右,但70%以上都出口了,如果把现有的普通白炽灯全部更换成节能灯,全国一年可节电600多亿度。
  当前,无论是生产领域、流通领域,还是消费领域,全面推行循环经济的科学管理都是薄弱环节,浪费能源、跑冒滴漏现象仍很普遍。比如,我国燃煤工业锅炉的设计效率与国外相比,差距不大,但实际运行效率只有65%左右,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至20个百分点。通过完善管理和技术改造等措施,仅燃煤锅炉一个方面的节约潜力就有7000万吨标准煤。
  循环经济是全社会的大事,必须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上海市算过一笔账,如果夏天把空调温度调高1摄氏度,全市480万户家庭每天可减少24万千瓦左右的用电负荷;如果每天将不用的电器插头全部拔掉,全市可再减少7.5万千瓦左右的用电负荷。必须进一步增强公众的循环经济意识和节能减排意识,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循环社会,形成从源头上的“减量化”、过程中的“再循环”、末端后的“再利用”,实现从生产到消费、从供给到需求、从社会到家庭的可持续发展,来共同完成节能减排的历史性的任务。谢谢大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