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成本效益分析

  李晓西
  成本效益分析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分几方面论述:
  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和社会习惯性的理念对成本效益的分析存在三大误区:一是重视劳动成果而忽略大自然的结晶。传统的经济增长理念使得经济理论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人造成果的重要性放在高于自然创造成果的地位,自觉或不自觉地塑造了一个发展的公式,这个公式就是把人造的成果当作分子,求其大,而把自然之物当作分母,求其小。这是第一个误区。二是重视经济成本而忽略自然成本。降低成本和追求利润的市场经济规律,使得企业极力减少在防止和治理污染上的支持,由此来减少成本,增加利润。这是第二大误区。三是重视当代生活水平而忽略后代生活质量。多数学者公认,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代际公平,当代人具有道义上的责任,以保证后代人至少能享受到与当代人同等好的生活质量。但我们看到,公众往往很自然地重视当前生活水平的提高,往往不经意地忽视了后代生活水平是否有可能超过自己这一代人的问题。因此,当我们心安理得地将多年劳动和技术进步的巨大成果传给后人的时候,往往忽视了我们这一代人同时会把一个什么样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交给了后代。这是第三个误区。
  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的成本有哪些?
  主要有这几类,第一类是社会发展成本,这个成本我们通常讲得比较少。世界银行强调,可持续发展要建立在三个支柱上,就是经济、社会、环境。他们突出强调,不仅需要关注环境,进而关注环境与经济,而且需要关注可持续性的社会方面的问题。因为严重的社会不和谐,可能导致对所有资产的极力破坏,陷入停顿,因而损害代际财富。
  第二类是自然资源的成本。经济发展中往往耗费大量自然资源,引起严重后果。比如矿产资源在枯竭,空气污染在扩大,淡水稀缺在加剧,土壤沙化在加速,森林破坏失去控制,生物多样性在消失,渔业在缩减。
  第三类是经济资源成本,这是经济学最常讲的成本,如人力、财力、物力。中国GDP增长是9%以上,是一个高速的增长,在全世界居于前列。但是,劳动力、土地、资本要素投入得非常大,投入产出的比例并不理想。
  如何判断可持续发展的效益?
  效益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有企业、社会、国家、全球性组织等主体,需要分不同的类型来加以判断,需要统筹和兼顾,需要用高层次的支持低层次的问题解决。
  有三种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指标值得关注,一种是绿色GDP;第二是生活质量的指标;第三是扩展的国民账户,这包括形成了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评估的办法,建立了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价格账薄。总之,各种指标体现我们不仅要有企业的效益,还要有社会的效益;不仅要有社会的经济效益,还要有生态发展的基础;不仅要有社会环境可持续供给的能力,还要有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供给的能力;不仅要有近期的效益,还要有长远的效益。
  如何实现低成本可持续发展?
  总思路就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其中包括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是我们的大思路。
  要做到这一点,我提出八点建议:第一点制度化,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和制度保证;第二点法制化,要健全环保的法律规定,污染物的排放速度不能超过环境对这些物体进行无害化处理的速度,这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第三是市场化,要利用市场机制的力量搞好环保,环保应该由公益性事业转为经营性的产业,谁治理谁受益,把需要变成供给,把支出化为受益来发展环境产业;第四是民主化,要把政府的环保行为扩展为公众的环保行为,使之成为搞好环保的基础;第五是社会资源的统筹化,要统筹解决可持续发展中的社会问题;第六是自然资源的资产化,就是要对自然资源有合理的定价,制定自然资源交易有成本、有价格的制度,国家要强化自然资源产权化的管理,并制定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的法规;第七是经济资源的循环化,在一定的制度框架下形成经济和环境的良性循环;最后一点是投资规划要长期化。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本文为2004年1月“绿色中国”第二届论坛上的发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