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信息化建设促进环境保护

  
  钟朋荣
  第一,加快网络媒体代替纸质媒体的进程。这样我们就用不着砍那么多木材,用不着建木头造纸厂、印刷厂、垃圾场,用不着造那么多车,用不着修那么多路。在几年以前,《人民日报》一张,《经济日报》一张,10份报纸放在包里面都可以放得了,现在在街上买10份是一堆,一份报纸是50张,有时只看一篇文章。最多能看两到三篇。为了看两篇文章、三篇文章你抱一堆,抱50张回去。现在我们的报纸是一种什么经营方式呢?报纸50张一块钱、五毛钱,甚至不要钱,送给你看,这样我的发行量很大,我们的眼球很多,我把眼球卖给广告公司,通过广告费赚钱,这就是报纸的经营方式,叫做眼球倒卖公司。我印了很多,有50张,我五毛钱,甚至不要钱送给你,大家觉得占便宜了,发行量很大,倒卖眼球,这样一种经营方式,这样一种商业模式,最大的灾难就是环境保护的问题。一份报纸一天有50张,这样要砍多少木材?要建多少造纸厂?多少印刷厂?多少车辆运呢?路不够,要加宽。要多少人收垃圾呀,这都是灾难。我要看一篇文章,在广告堆里找,找了半个小时,半个小时值多少钱呢?怎么办呢?有了互联网就解决了问题。因此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媒体应该怎么推动,尽快用网络媒体来代替纸质媒体,通过卖信息来赚钱,而不是通过倒卖眼球赚钱。我们的媒体商业模式应该转变,卖信息,我们这篇文章卖给你是5块钱,就一篇文章,我要,我不要五毛钱买50张,花我半个小时,花了我2000块钱的时间成本。
  第二,加快网络金融代替传统金融的过程。我们用不着提着那么多钞票,用不着造那么多运钞车、保险柜等等,用不着造那么多银行的储蓄所、营业部。我们现在满街都是银行,在杭州有一条街上,我数了一下有几十家银行,差不多七、八米就有一家。为什么那么多银行呢?现在看一家银行有没有实力就看他的网点多不多,一个网点300平方米,50人,点钞票、转支票,因为我们的货币还是纸币,是钞票加支票。那么互联网已经给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平台。我们完全可以用电子货币来代替纸币,一不要钞票,二不要支票,这样我们满街的银行就没用了。我们就不要印那么多钞票,这不是一个假想,完全能做到。到现在为止,成立一家银行,成立一家广州发展银行,要在全国各地建立分支机构。建立一个深圳发展银行,在全国各地要建很多分支机构,造很多房子,造很多房子就需要钢材、煤,水泥等。
  第三,加快远程教育代替传统教育的进程。用不着造那么多教室、图书馆,用不着将那么多学生集中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现在有几种现象,第一种现象,全国大概不少于1000个亿花在建大学上。比如浙江大学用3000亩地,投资几十个亿。所谓建大学就是盖教室。第二个现象,现在大学扩招,阿猫、阿狗都是教授,整个质量都在下降。第三个现象,去年全国拿到大学通知书的孩子有40-50万读不起,在家里种地,夫妻两个40年不吃不喝养不起一个大学生。第四、我们多少人为了一个文凭,学了那些不该学的知识。我们现在完全可以用远程教育来代替。政府应该把上千亿的资金不是用来盖房子,而是铺网络,成立很多网络公司,投资30万、1000万,专门找一些企业管理。小孩不要在北京待着,从几十家公司里面选一家最好的跟着学习,不要一年花一两万,不要听那些二流、三流老师讲课。
  第四,加快现代信息手段在生产流通过程中的运用。我们用不着造那么多过剩的产品,用不着造那么多商店、物流中心等等。中国现在的服装、皮鞋,有人讲10年都穿不完。现在长沙、武汉、郑州等大城市,都是占地几千亩来建物流中心,所谓建物流中心就是建仓库,中国有很多很多的仓库,郑州准备用10多平方公里建仓库。我们想一个问题,戴尔公司现在平均的库存周期只有五天,他们争取过几年降到两天。如果全中国的商品库存都降到五天,现有的仓库就多了90%,我们还在拼命地在每个城市搞物流中心,盖房子,你这些仓库干什么用呢?我们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服装卖不了呢?为什么有皮鞋卖不了呢?为什么有那么多仓库呢?一个根本的问题是先造后卖。根据自己想的东西造服装就没人要,根据自己想的东西造电脑也没人要,在仓库里面放着。戴尔公司现在先卖后造,这个电脑你先买,把钱给我,我再造,而且我等不到五天,我就帮你造好了。我不要库存,两个消灭,消灭库存,
消灭中间商,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因为它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我们为什么不用呢?我们为什么还按自己的想法拼命造呢?浪费很多资源呢?
  第五,用信息时代的思维来规划未来的城市,把环境优美的地方建成中国人的第二个家。厦门市政府讨论厦门的城市地位,是搞工业还是搞商业。我说厦门既不搞工业,也不搞商业,而是建成中国人的第二个家。什么叫第二个家?不是旅游者在厦门呆一个礼拜,而是可能每年有三个月住在厦门,我有两个家,北京有个家,厦门有个家。因为我们这些人电脑在那里,我的办公室就在那里,只不过我的飞机从哪起飞,从哪降落的问题。
  这里面有几个背景:第一,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城市建设是以行政区为中心,哪个地方是行政中心,哪个地方是交通枢纽,我们就住在那个地方。有了互联网之后,加上交通发达,飞机到哪个地方都很方便,很多人工作地和生活地可以分开,我可以在北京《经济日报》当总编,但不一定老住在北京,完全可以住在神农架,不耽误事。我完全可以在浙江办一家领带公司,搞设计,不一定住在公司,因为浙江的领带公司都已经社会化了,我这个地方选定一个花样敲一下电脑,工厂机器就把领带织出来了。
  第二,现在很多人富起来了,可以买两套、三套住房,第二套就不愿意买在北京了,可以在厦门甚至在神农架。
  第三,我们生活质量的概念在变化,以前我们生活质量高就是能吃鱼、吃肉,以后生活质量高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呼吸新鲜的空气。神农架是人类共有的绿色家园,北京有一部分人,完全可以一年不要都住在北京,北京冬天很冷,夏天是高温,春天沙尘暴,有什么好的?我一年有三到四个月住在这个地方,不影响工作,这样他就把这个地方当成第二个家。这第二个家跟休闲的概念不一样,休闲的概念是住一个礼拜就走,第二个家的概念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要住在这里。而且飞机也方便,有什么急事坐飞机一个小时就到了。我们应该引导这样一种新的理念。这样我们很多环境优美的地方就成为一部分人居住的地方,这个地方才称为未来的城市。以前是哪个地方有资源,哪个地方有行政中心。哪个地方有交通枢纽,那个地方就有城市。未来哪个地方环境优美就有城市,这是未来城市的新概念,像我们神农架、厦门、包括海南都应该引入这个概念。
  (作者系北京视野咨询中心主任,本文为2004年9月“绿色中国”第四届论坛上的发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