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思考环境保护问题

  
  魏 杰
  我实际上不是研究环境的,但是因为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越来越紧密,所以也思考环境的问题。我仅仅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谈一点看法。
  第一,环境保护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国策
  作为经济学界讨论环境的问题,与环境保护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国策有关,也与我们的认识不断深化有关。过去我们讲到人享受的时候,经济学讲了两条,一个叫精神享受,一个物质享受。看来现在还得加上一条就是环境享受,这样才能够比较完整的描述以人为本的问题。我想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可能更能思考到环境是基本国策的问题。
  刚到神农架,我就体验到人不仅仅要有物质享受,有精神享受,还有环境享受的问题。我这个人经常睡不好觉,但刚到神农架,我就睡了一个两个月以来睡得最好的一个晚上。我终于明白一个道理,人的享受还应该有环境享受。看来环境享受这个概念加进来,可能是讨论绿色GDP的一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还得从这谈起。
  人不仅仅需要物质享受、精神享受,还应该有环境享受,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把环境保护作为以人为本提出来,既然以人为本,人又分这三种享受,环境是满足人三种享受的重要享受,就应该成为我们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国策。我们可以看到人越富有的时候,环境享受的支出可能会越多。物质享受弹性不大。没有钱的时候一天吃两个馒头,有钱了也是俩,不可能吃30个。可能未来更多的支付在精神享受和环境享受中去。
  环境保护既然是基本的国策,问题是怎么样把这个思路贯彻下去,这恐怕是最重要的。都知道环境保护很重要,环境是人享受的重要内容之一,关键是怎么才能把它贯彻到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需要做五个方面的调整:
  1、社会法律体系的调整。环境保护应该贯彻到社会法律体系中去。如果整个社会法律体系没有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反映进去的话,环境保护各项工作肯定落实不了。在社会法律体系中要反映我们对环境的各种保护,对污染的严厉惩处等等。仅仅靠说教不行,有人可能听说教,有人可能不听。这个时候就要靠强制,强制就是法律。因此,法律体系必须要反映环境保护已经是我们的基本国策。
  2、社会管理体系的调整。所谓社会管理体系,就是我们在管理社会中应该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问题。比如说政府管理,恐怕要考虑环境保护的问题。如果说没有环境保护的问题,到处是污染,整个社会管理就体现不了这种所谓的以人为本,体现不了环保的问题。所谓绿色GDP的问题,所谓干部的考核问题,都与在社会管理体系中体现环境保护有关。
  3、调整社会道德体系。所谓调整社会的道德体系,就是应该把环境保护作为人的道德规范提出来。污染环境是个道德问题,应该受到谴责。随便扔垃圾就是违反人的道德规范。人们有这种内在道德规范约束的时候,才能谈到环境保护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道德就是人们寄托自己精神的家园。如果人们都认识到我应该保护环境,这是我最高道德标准的时候,那么他会在行动上自我约束,不会去污染环境。道德的力量很重要的,有时大家出国看到,我们旅游团随便把东西乱扔,人家外国小孩看到不吭声,拣起来放到应该放的地方去,这就是道德体系在起作用。他从小就知道,我不能污染环境,污染环境是最大的不道德。这是一种心灵的寄托,这表现在行为上,就会保护环境。
  4、调整社会行为体系。也就是说把这种保护环境的意识贯彻到人们的整个行为中去,任何一个社会主体,无论是政府,是法人,或者是自然人,他的行为都必须遵守环境保护的理念。每个人的行为体系如果受到约束的时候,保护环境就会作为社会行为体现出来。环境要公众参与,公众参与的关键是要调整公众的行为体系,危害环境的行为应该受到约束。
  5、社会评价体系的调整。所谓社会评价体系,就是社会对我们任何一项建设、任何一项行为,都应该进行一种评价。比如说GDP创造就是一种评价,我们过去评价根本不考虑环保的问题,出现所谓黑色GDP或者灰色GDP,如果考虑进去了就是绿色GDP了。评价标准包括公众各种咨询、公众的听证等。我看到北京一件事。就是一个小区的人,状告电力公司在小区里架电网。买房子的时候,没有电网,现在架电网严重危害了环境,要求政府举行听证,这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好事,这就是社会评价体系的调整。任何一个项目要不要上马,任何一个企业要不要开工,都应该有一种评价体系,这样才有利于保护环境。
  要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我们就要调整很多东西,这五大体系必须调整,从法律到整个的评价体系都需要调整。我很支持关于绿色GDP的问题讨论。这个问题很复杂,难度很大。因为GDP是受市场经济调整的东西,加入绿色GDP之后,有些东西是非市场化的,非市场化的东西要把完全的市场评价引进来非常困难,这个创新我完全支持,但是需要探讨研究。
  第二,环境保护要努力推进产业化
  环境保护从经济学来讲分两块,一个叫工业环境的治理,一个是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业污染治理研究得比较多,对于工业污染所带来的环境破坏,现在已经研究出一些办法。比如说产业化问题,就是大力推进一些以保护环境或者消除工业污染为主要业务的产业发展,也叫发展环境保护产业。比如电子垃圾的处理,一个企业告诉我,只要政府给我发电子垃圾处理的牌,你就别给我补贴,我可以在这些东西中提取别的有用东西,这就是产业化。产业化紧接着就是企业化,有些企业专门从事环境保护产业,对于工业污染所带来的废水、废气、废物进行处理。我们国家现在主要的问题是怎么推进这种环保产业和环保企业的发展。如果说这种环保产业和环保企业能够真正做大做强,我想工业污染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杭州规定一条,西湖边上的所有饭店一律不能烧煤,要烧气,烧煤达不到环境的要求,烧气可以达到,但烧气的成本非常高。这个时候有一家企业搞了一个设想,专门搞脱硫,你在西湖边上烧煤所排放的气体,完全跟烧气所排放的气体一样,但是它的成本低了差不多30%。但作为提供这种环保技术的企业要对每家饭店收取一定费用,加起来就是一个很丰厚的利润。对此我们一定要研究和发展。环保系统要能够把这种环境产业和环境企业纳入到自己的事业里来,不仅仅去揭露或者停止那些对我们环境污染的企业生产,关键是积极引导。这种环境产业和环境企业作为环保系统一个非常重要的生力军,我们应该大力扶持和支持。
  所以环保不仅仅是卡的问题,还有一个积极引导的问题。如果环保产业和环保企业都非常喜欢我们环保系统,把环保系统作为他们非常重要的家,我想可能对中国环境问题的解决会有好处。作为解决工业污染的环境保护我们有讨论,有认识,主要是怎样贯彻,尤其是怎样吸取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把它在中国推广开来。
  第三,自然环境保护要靠政府和社会多方支持
  自然环境保护有个谁买单的问题,这确实是要思考的问题。谁买单?有人提出个人买单,我飞到这是来住几天,我要交房费、交门票费等,这是个人买单。这是个渠道,但这个渠道有赖于这些地方的生态和休闲配套的发展程度。个人买单是可以的,但估计可能还是有限的,最终这个买单可能是两个面,一个就是政府买单,自然环境是公共产品,不是某个地方的,是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这样的公共产品就需要政府买单。当然政府买单是个大政策,从中央到地方都是政府,哪级政府买多少单需要研究和财政对接,要做财政预算,要经过讨论。
  如果要政府买单就要把问题讲清楚。1999年我去延安的时候,他们告诉我,想要钱。我说要钱干什么得讲清楚,现在是开发西部,启动经济要钱是给的。但问题是要钱干什么,你要钱修路?高速路已经上马了。修铁路?铁路也搞了。修机场?机场已经开了。你要钱干什么?如果能写一个报告讲清楚,延安虽然远离沿海地区,但是它在黄河的上游,延安的生态环境治理不好,沿海地区赚的钱再多,环境也受黄河上游的影响。如果能写清楚,延安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黄河下游,影响整个中国的话,这个钱会给的。最后听说给延安每年十个亿,连续给十年,那就是100个亿。生态环境保护不能市场化,应该和财政有一个沟通,应该有一个课题进行研究。
  第二个买单的渠道就是社会买单,社会买单主要是各种捐赠。美丽的地方有钱人是愿意捐赠的,但是怎么捐赠你得写清楚,你不能随便要捐赠,最好搞一个什么基金之类的东西出来,基金怎么运作也应该有各种渠道。要满足不同人的欲望,如果不满足他的欲望,社会捐赠是搞不起来的。捐赠是要有一定的办法让他亲自来找你,给你才行。不能到处跑,给我点钱吧,那不行。恐怕应该依靠方案设计,这个方案设计可以研究,这个方案设计完全可以市场化讨论。比如说搞一个带有培训中心的东西,未来这里有一个中心,环境又好,供氧度很高,容易记住东西,氧气不足的地方,学了好半天全忘了,氧气充足的地方容易记住东西,所以我们要办一个,但是就少300万,而且每年盈利还有100万,我想这么好的事,肯定会有人干。我们不要放弃社会捐赠这个渠道,社会捐赠在中国会越来越多。中国发达起来之后,尤其富人多起来之后,有些企业明白,最后应该有社会责任。
  总之,自然环境保护由谁买单?有三条路:政府买单,社会捐赠,还有个人买单。
  (作者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本文为2004年9月“绿色中国”第四届论坛上的发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