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同舟共济的诺亚方舟

  
  郭 耕
  大家可能都听到一首歌,毛阿敏唱的,“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我经常提这个问题,你从哪里来呢?可能有人说,我从车水马龙的大街上走来;有人说,我从人流涌动的市场中走来;有人说,我从钢筋水泥的丛林中走来;有谁会说,我从山光水影、湖光山色、鸟语花香的自然当中走来呢?没有,因为我们的自然在退化。中央强调构建和谐社会,我想从生态、生命、生活三方面来研究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
  我们经常说生态和谐,生态平衡,甚至生态失调,生态这个词源于希腊语,就是家、居所的意思。我们的家在哪儿呢?地球就是我们的家园,但是这是惟一属于我们的家园吗?有一幅画,画的是三只公鸡在追逐一只母鸡,非常美,但美的东西不是属于某一个人的。
  在我们的文化中有很多美好的畅想,比如说对月球的畅想,说月亮上有嫦娥,有玉兔,有桂花树,但是随着人类登月的成功,打破了这种诗情画意,月球上什么都没有,只是一片荒芜,没有水、没有空气、没有适合生命生活的温度,更没有生命。
  回首二十世纪,人类的文明,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经济确实高度发展,但这也是破坏最大、损失最重的一个世纪。我们迎来的是什么呢?森林支离破碎,大气出现空洞,自然退化、气候异常、物种锐减、水源短缺、沙漠躁动,黄河顿时滔滔,长江浊浪排空。
  说起长江,大家可能知道有一首古诗:“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是一首情诗。他道出了江头和江尾、上游和下游、东部和西部的内在联系。1998年长江发大水,有人说上游多砍一棵树,下游多毁一个家。
  说到黄河,大家都知道这首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我把这个歌篡改了一下,改的是“风在吼,沙在叫,黄河断流了,黄河断流了,河东山冈万丈焦,河西森林砍光了,万山丛中水土流失真不妙,母亲之河欲哭无泪太心焦”。
  有这么一句话,意思就是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那么地球是可以撬的吗?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我们要随意地征服它,撬动它能行嘛。
  老子说过一句话,天令其亡必令其狂。在北京市科协一楼有两幅画,一幅是火箭升空,一幅是三峡大坝。有一次开会的时候,我说你们这两幅画表现了人类追金主义,我给他们改了两个名,一个叫刺破青天,一个叫夭折江河。也许说得过分一点,他们有点不高兴。
  我们的先贤其实有很多这样的诗歌,看唐代大诗人杜牧是怎么说的:“何事春郊杀气腾,疏狂游子猎飞禽,劝君非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还有一首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其实这也是写大雁的,都是对大自然的怜爱和解读。
  我们地球上的荒漠化正以每分钟11公顷的速度蔓延,在中国,荒漠化土地已经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每年还在以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推进。荒漠是生命的地狱,是地球的癌变,更是离我们不太遥远的现实。地球的荒漠化源于人们心灵的荒漠化。而人们心灵的荒漠化,会进一步加重地球的荒漠化。我非常欣赏古人的一首诗:“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今天变成什么呢?我看江河多污浊,料江河看我也如是。
  全世界的耕地正在以每分钟20公顷的速度减少,每年全世界丧失的耕地面积相当于一个爱尔兰国土。土地的危机就是饭碗的危机,我们每年增加的人口平均是1000万人,而我们每年减少的耕地是1000万亩。这两个数字竟然碰到一起了。每次开会唱国歌我都要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这儿找到一种危机的感觉。
  全世界的森林正以每分钟30公顷的速度在消失。一个专家说过,人类的文明从砍一棵树开始到砍最后一棵树,也就是从森到林到木到十字架。
  其实,这一切环境问题归结于一个问题,就是人口的问题。但比人口问题更为严峻的是我们的物质欲望。地球上与人口膨胀呈鲜明反差的是野生生物的大量灭绝和濒危,目前物种灭绝将是一场比65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恐龙灭绝更为惨重的生态悲剧。有一个专家提到恐龙灭绝的时候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当一个物种高度进化到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的时候,也就是这个物种行将灭绝的时候。今天凌驾于所有物种之上的物种是什么呢?这位西方的专家说的话竟然和我们东方一位两千多年以前的哲人说的话不谋而合了,“天令其亡必令其狂”。地球上曾经是湖影如风,你看北极,多么悠闲,多么惬意。再看北极小熊,人见人爱,但是也就快没有地方住了。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地球上每一分钟都有物种在灭绝。联合国的一位官员说,如果达尔文还活着,他的工作可能是致力于给物种写讣告,而不是研究物种的起源了。达尔文早已不在了,看来需要我们来做这个工作了。正好我所工作的麋鹿院恰恰在一百年以前是一个物种——麋鹿发生灭绝的地方。所以,我从灭绝事件入手,做了一个世界灭绝动物的公墓,写了一个灭绝动物的墓碑,在没有灭绝的动物当中有一块写的是人类。大家想一想人类的位置在哪儿呢?有人说最后,但是事实上不是,人类的后面还有鼠类,鼠类的后面还有虫类。我们人类既然是理智的,应该遏制这种物种的灭绝,拯救万物。风萧萧兮易水寒,众生一去兮不复还!目前,中国列入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257种,国际濒危物种占世界物种的四分之一。
  有的人对待动物的态度实际上是禽兽不如。大家都知道所谓活熊取胆,就是把一只熊关在笼子里面,在它的肚子上开一个洞,再插一个管子,可以随时取胆汁。动物的欲望是生存,但我们为了可有可无的欲望而毁灭生命。
  在印度发生过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印度有一种旅游项目,就是骑着大象到森林中去旅游。有一对旅游者骑着大象走进森林,看到前面有两只犀牛。游人习惯在动物园里看动物,在这里看到了就希望离得近一点,于是赶着大象往前走,走到了两只犀牛中间。没想到这是母子俩,母犀牛一下看不到孩子了,就上前顶了大象一下,把大象顶了一个趔趄,顶完之后掉头就走了。那些游客就以为没事了,继续在那儿观看。但是野生动物园的工作人员知道,说不好,犀牛没有走,它是助跑到前面,然后再用力回冲过来。他们正想办法时,那只母犀牛真的冲过来了,结果野生动物园的安全人员开枪打死了这只母犀牛。于是,这个世界上又多了一个孤儿,少了一位母亲。
  我在供参观的狍子旁边设了一个解说牌,上面写着:我就是一些人喜欢吃的狍子,生活于北京林地,随着森林的消失和过度的猎杀,我的数量越来越少。真希望人类的嘴不要成为野生动物的坟。我每次把这些话念给参观的人,然后看他们的嘴,看他们互相指责。有一位青年诗人写了一首诗,关于人类的嘴,是这样写的:问鸟叽叽喳喳,问兽哼哼哈哈,问虫吱吱哇哇,问鱼吧吧嗒嗒,最怕最怕最怕,最怕人的嘴巴。我们的嘴真成了他们的坟了。
  中央电视台曾播出一个广告:人人都为礼品愁,我送北极海狗油。北极海狗油来自哪种动物呢?来自竖琴海豹。还是那句话,难道人类的生存需要就必须高于非人类的生存需要吗?我在麋鹿院做了一个燕窝,人可以进去,是想让人们换一种思考,如果你是小燕子,愿意自己的窝被人吃掉吗?地球是那样美丽富饶,大自然是那样有序而崎岖,一个如此曼妙有趣的地球,却因人类无节制的行为而走向混乱,也使我们走向孤独,走向单调。
  大家听过这首歌吗?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大学毕业生叫徐秀鹃,东北林业大学学野生动物的,但是她为了保护这些水禽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我们的古人留下了这样经典的名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
  有一个探险家在非洲莽原探险,骄阳似火。他看到远方有一棵树,想到那棵树下躲一躲。走在途中,有一只豹子挡住了去路,他想这只豹子是不是和我想到一块去了,它也想去躲一躲。他就想绕过它走过去,但从那边绕的时候那只豹子又挡在了他前面,他又从另外一边绕,那只豹子又挡在他前面了。探险家就不干了,你怎么老挡着我呀,豹子也不动,结果发生了人豹大战,真是惊心动魄。
  就在豹子张开血盆大口要咬探险家的时候,这个探险家倒是很机智,把自己的拳头一下子塞到了豹子的嘴里,使劲往里捅,豹子终于窒息而死。这个探险家趔趔趄趄地站起来,一看豹子觉得很奇怪,它倒下之后怎么还睁着眼睛,死都不瞑目。这个探险家就走回营地,跟自己的同伴说,我打死了一只豹子,同伴不相信,猎豹在草原上是短跑冠军,怎么可能被你打死呢。那位探险家说不信你们跟我过去看,于是他的同伴就跟着他去看。
  到了那只豹子死的地方一看,地上一片血迹,他们就顺着血迹找,一直找到那棵树旁。大家看到树上有个洞穴,往里一看,斑斑点点,果然真是一只豹子。大家就七嘴八舌说怎么回事,嚷嚷半天没动静。原来是只死豹子,当把这只死豹子拉出来之后,发现后面还有三只嗷嗷待哺的小豹子,大家就全明白了。这是一只母豹子,它在死之前凭着自己剩下的最后一点力气,走到窝里面去给自己的三个孩子喂奶,喂完这口奶就咽气了。我们老说人类是惟一有语言的,所以我们有感情。但是,难道动物就没有感情吗?
  有这样一些话,应信服生命的每种形式都是独特的,不管它对人类的价值如何,都应受到尊重。为了使生命的每种形式都得到尊重,人类的行为必须受到道德准则的支配。我们应该多一点浪漫,少一些浪费。我们应该提倡过一种非常简洁环保的生活。
  有人喜欢穿裘皮大衣,什么是裘皮?其实既不是豹皮,也不是猫皮,而是豹猫的皮。很多年以来,中国的一些进出口公司每年都有数万张豹猫皮出口,近年来已经出不去了。为什么?因为欧美国家开始抵制野生猫科动物的裘皮了。地球上只有野兽才有权穿裘皮。我们每个人一生有很多衣服可以换,但是它们只有一件衣服,我们为什么非要扒它们的衣服下来给我们穿呢?这是不是缺德呢?缺的是生态道德。有人说非典是果子狸闹的,你不吃果子狸难道会引病上身吗?
  讲到生态道德。白居易有一首诗叫好生之德本乎天,物物贪生乐自全。好生之德,热爱生命也是一种道德。大家知道有一首歌,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老鼠也是地球上的一个物种,它也有它的所爱。
  我们麋鹿院有这么一个小箱子,写着小心这里有世界上最可怕的动物。会有什么动物呢?打开以后,里面还有一道门,写着这是一种相当聪明的哺乳动物,但是肉不可食,毛不可用,骨不可入药,这种动物常对同类大肆残杀,更会对异类同样如此。再打开一道门就是一面镜子,照见了人类自己。
  当前,地球人口的众多是前所未有的,更空前的是欲望的强烈。我们已经尝到人口压力的苦果,恐怕不能饮下疯狂消费的毒酒。半个世纪中,我国人口增加了一倍多,而资源的消耗却增长了几十、几百、几千倍。我们一天消耗的钢材相当于1949年全年的4倍,我们一天用掉的原油是1949年的6倍,但这注定是不可持续的。还是古人告诉我们了,因为天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可是人之欲无限。
  有时候我说人类是惟一会制造垃圾的动物。企鹅拉屎,但它的排泄物不是垃圾,可以作为肥料。蜂采食花蜜,但它没有对环境造成破坏。我们面对自然应该是师法自然。
  人类的伟大与其说是善于改造自然,不如说是善于改造自己。当今最紧迫的不是开源,而是节流,不是扩大开发力度,而是降低消费强度。可惜,世人正陷入一种越浪费越体面,越节俭越难看的误区。
  我们通常把地球比作一条船,但有两条著名的船,一个是泰坦尼克,一个是诺亚方舟。在茫茫宇宙中,地球是迄今所知惟一有生命的星球,可是它并不惟一属于人类。但愿它不要因为人类的贪婪和无知变成一个危机四伏的泰坦尼克,希望它成为人人都可以同舟共济的诺亚方舟。
  (作者系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主任,本文为2005年1月“绿色中国”第六届论坛上的发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