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环境评价法 控制环境污染

  
  祝兴祥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原则上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有了,社会上很多人还以为是最近两年刚刚开始建立的。作为在环保部门工作多年的同志,我感到非常遗憾,同时也感到很高兴。这说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大家对环境影响评价应该说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而且认识得比较快。前两年我曾讲过一个观点,一般的宣传再多,不如通过一个案例起到的教育作用更大,实践证明确实是这样的。
  对于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我先从形势和任务讲。目前我国的污染物排放量太大,按照统计,水的COD超过环境容量的68%,有些地区水环境非常糟糕,污染严重。为从源头上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认为从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看,一是要搞好规划环评,二是要加大执法力度,防止建设项目低水平的盲目开发。
  环境影响评价法出台以后,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应该是规划环评。在规划环评中,大家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国家发改委确定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针,以后要是建设项目没有进入规划,原则上该项目就不能进行建设。实际上,此项原则已从钢铁开始,现在钢铁企业正在搞钢铁发展规划,从宏观和产业结构上进行调整。因此,我们就要从规划开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才能从宏观上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在生态方面最主要的是生态保护。像大家关心的怒江问题,实际上要从两个层次或者更多的层次来考虑,一个是从社会人文方面考虑,一个是从环境评价考虑,环保部门应该更多地从环境影响方面考虑。在环境影响方面,国家发改委已对怒江规划环评做了大量的工作。已不是原来的开发方式,原来的开发规划是十三级,当时制定开发规划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最大地实现经济效益,现在原则上开发四级。也就是说,中国的开发规划已经从单一地考虑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在环保、生态方面考虑少。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国各地、各个部门,不管是工业规划、农业规划、土地规划还是城市规划,都强化了环境保护意识。
  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加大执法力度。这两年,尤其是2005年以来,我国建设项目上得很猛,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审批数量很大,2005年全国约有40万个项目,这还不算很多没有进入圈子里面的。就拿进入这个圈子当中的40万个项目来讲,我们也发现有很多项目没有遵守国家的规定,前一段时间处罚了30个项目,大多数是在程序上不合法。
  我们认为,项目的违规有两种,一种违规是布局不合理、环境不安全,不能建,不应该建的,像这种项目只要是报到国家这一层次,基本上都退回去了。现在每个月都有一些项目给退回去。我们还发现有的火电厂没有批准就已经建成了,这就是程序违法。有些人认为程序违法没有什么可追究的,这是不对的。如果这种项目多了的话,国家在经济上要受很大的影响。
  还有一种是大多数的项目总体上可以,但在采用的技术和工艺上落后。现在都提倡绿色经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有些项目在这方面存在问题,不是技术落后就是工艺落后。我们一些焦化装置,实际上并没有采用先进的技术,这种焦化设备开工后必然污染,所以有些地方就停掉了,国家没有批准。现在有些国有大企业,一些大的民营企业是有责任感的,你让他上落后工艺他都不敢上,有些国有企业还主动要求脱硫、脱氮。但也有一些企业不行,没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就上,每天都有人告状。光靠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一些大的民营企业做好这项工作是不够的,还是需要全国大中小各类企业的项目都做好才行。
  圆明园问题出来以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许多社会学家要求把环境保护、环境影响评价扩大到社会文化这个范畴。按照国家的规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项目也应该由国家来审批。这件事引起很多议论,众说纷纭,各个方面的人士都有,意见都不一样,当然最后经过环境影响评价还是形成了共识。通过这件事使大家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更深了,社会上的反响应该说是相当不错。
  我再讲一讲今后要做的工作。
  第一,要加大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宣传,就是建立新闻媒体参与环境影响审批监管的绿色通道,积极宣传守法的典型,加大违法项目的曝光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对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或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即建设或投产的项目的处罚,对违法严重的项目进行曝光。同时要抓好规划环评,规划环评主要是在重点的行业和重点的地区。
  第二,关于改革审批、评估和验收机制问题。一些大型企业对我们寄予很大的希望,提出了很多的要求,我们要积极努力,重点是减少一些审批,提高效率,减少程序。但是我们已经看到,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环保系统内部,原来对环境影响评价不太重视的,现在已不一样了。第一关是技术审查即技术评估,接着处里、司里都要认真讨论,最后由总局审批。为了把好关,为了少出问题,现在各个方面都很重视把关,要求敏感的项目还要上听证会讨论,所有的项目还要上专题会讨论,但在时间上可能要比原来稍微长一点。这需要大家理解。当然,我们相信肯定会逐步找到一些办法来提高效率,既要把好关,又要提高效率,把我们的工作做好。
  第三,关于政务公开的问题。我们以后要制定一个公众参与的管理办法,其中重点就是如何开好听证会、座谈会和讨论会,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加大公众参与度,加大工作的透明度,这对大家都有好处,可以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全面,少出问题。只要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各方面都把好关,我相信环境评价、循环经济、清洁生产都能搞好,一个绿色的环境友好的社会一定能顺利建成。
  (作者系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司司长,本文为2005年6月“绿色中国”第七届论坛上的发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