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与矿产资源瓶颈

  
王安建
矿产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需要大量耗费矿产资源支撑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在此我想讨论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对我国矿产资源供需态势及全球资源形势的基本判断问题;第二是中国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和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第三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战略对策问题。
一、我国矿产资源供需态势和全球矿产资源形势的基本判断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站在全球的高度上思考中国的资源供应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这需要我们对中国矿产资源的供需态势及全球资源的基本形势做出科学的判断。
工业化过程是人类将自然资源转化成社会财富的过程,是人类大量耗费自然资源,迅速积累社会财富,快速发展经济,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步入了工业化矿产资源消费的高速增长期。2004年我国重要矿产资源消费:石油3.07亿吨、煤炭18.6亿吨、钢材3.1亿吨、铜312万吨、铝619万吨、十种有色金属总量超过1300万吨、水泥9.7亿吨、钾肥(折K2O)512万吨,分别是1990年石油消费量的2.6倍,煤炭消费量的1.7倍、钢材消费量的5.8倍、铜消费量的4.4倍、铝消费量的7.2倍、十种有色金属总量消费量的5.5倍、水泥消费量的4倍和钾肥消费量的2.5倍。
与此同时,我国工业产值比例从41.6%增加到了53.02%,社会财富积累迅速增加,GDP从1990年的1.8万亿人民币增加到2004年的13.6万亿人民币,公路、铁路、机场、桥梁等基础设施和住宅、汽车、电脑、家用电器、人均储蓄等财富积累快速增加。以老百姓财富积累为例,民用汽车拥有量由1990年的不足600万辆增加到2004年的近2700万辆,城市人均住宅面积由14.2平方米增加到25平方米,农村人均住宅面积由18.5平方米增加到28平方米,百户拥有彩电从68.41台(城市)和6.44台(农村)分别增加到2004年的133.4台和75.09台。中国社会财富积累的水平正在快速增加。
然而,与西方国家比较,在社会财富积累方面我们的差异是相当大。按照PPP(国际元,购买力平价)来测算,美国在2000年时人均GDP大约是28000美元,日本、英国、德国大致在20000美元左右,中国在4600美元左右。当然,对于PPP的认识和人均财富积累的计算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应该指出:过去我们强调的是少数人先富起来的发展模式,现在我们强调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一个惠及13亿人口的经济发展目标,人口的因素不能被抹煞掉。与发达国家比较,2000年我国人均GDP相当于英国的1962年的水平,美国的1905年,西德的1937年,日本的1962年,和巴西相比我们也只相当于其1978年的水平。人均基础设施和财富的积累差异更大,以公路和汽车为例,发达国家平均百人拥有公路10公里左右,百人拥有汽车约50辆,2000年我国百人拥有公路仅0.08公里,百人拥有汽车1.3辆。的确,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任何一个数乘以或除以一个13亿都是一个令人吃惊的大数或者小数,这恰好是中国需要面对的国情,需要我们认真和科学地对待。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国在矿产资源累计消费方面与先期工业化的发达国家比较差异也相当之大。20世纪的100年中,美国累计消费了约350亿吨的石油,73亿吨的钢,1.4亿吨的铜、2亿吨铝,约100亿吨的水泥。1945年至2000年的55年间,日本累计消费了约85亿吨石油,28亿吨钢,4000多万吨铜,6000多万吨铝,约40亿吨水泥,2000年我国累计消费石油约40亿吨,钢铁28亿吨,铜3000万吨,铝5000多万吨,水泥约78亿吨。石油累计消费仅为美国1/8,钢铁不足其40%,铜、铝相当于其1/4,与日本比较,石油累计消费量也不及其一半,铜铝累计消费均赶不上日本的累积消费水平。
无论是人均矿产资源消费抑或人均基础设施和社会财富积累水平,还是按照单位国土面积矿产资源消费抑或基础设施和社会财富积累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我们都有相当大的差距,这暗示着中国矿产资源的消费和社会财富的积累还有相当长的道路要走。
那么,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究竟需要多少资源?这需要深入探究经济发展与矿产资源消费的内在关系。统计规律表明,能源消费与国家经济发展呈现一种线性增长关系,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无论是能源消费总量还是人均消费,这种关系都相当清楚,也就是说随着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将一直呈上升趋势,人们期待的零增长,目前还没有显现。当然,由于消费理念的不同以及由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差异,不同国家在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时候,人均能源的耗费量差异很大。但是在完成工业化之后能源消费速率呈下降趋势是一个基本规律。这对于判定未来我国能源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与能源消费规律不同,固体矿产资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呈现一种S型的曲线关系,即随着经济发展,矿产资源消费呈快速增长态势,至工业化发展中期,伴随着社会财富积累达到一定水平,矿产资源消费达到峰值,之后逐渐开始呈下降趋势。当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水平,基本完成工业化的时候,经济结构就会发生重大改变,重要矿产资源的消费量就会下降。美、英、德、法等先期工业化国家,人均钢铁消费,在人均GDP大约10000美元时达到峰值,韩、日和我国台湾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人均GDP大约14000—15000美元时达到峰值。水泥的情况与钢铁差不多。铜和铝等金属,由于它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不同,峰期到来的时间也不尽相同,铜大约在人均GDP20000美元左右、铝大约在人均GDP28000美元左右的水平才开始下降。这些规律对于科学判断我国重要矿产资源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借鉴先期工业化国家的规律,按照十六大提出的2020年GDP翻两番的目标,届时我国煤炭需求量大约为25—26亿吨,钢铁需求量在经历2012-2015年3.5-3.8亿吨的高峰期之后,回落到3亿吨,铜大约为640万—690万吨,铝大约需要1200-1400万吨,,水泥需要12—14亿吨。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时,我国人均矿产资源消费量仅仅相当于美国和日本工业化高峰期人均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客观地说这些消费预测数据是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的资源底线。
应该指出,不足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虽然已经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目前仍然消费着全球50%以上矿产资源和60%以上的能源。可以预见2020年基本完成工业化之后,我国矿产资源消费仍将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国内矿产资源是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底线,大力加强国内矿产资源勘查将是一个长期的重要的战略任务。
需要强调的是我国目前的矿产资源的消费还没有摆脱先期工业化国家的模式,由于国情不同,我们必须走出人均资源和能源低耗、环境友好,跨越式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从人均重要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图解中,我们可以看到,处于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日本、美国、英国它的矿产资源消费已经处于下降阶段,而我国钢、铝、铜、水泥都在沿着发达国家过去所走过的轨迹爬升。显然,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这要求我们必须建立资源节约的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人均资源和能源低耗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客观地讲,目前国内的资源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实施全球矿产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境外资源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战略选择。空间上超越国家行政边界分布的矿产资源受地质规律控制,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矿产资源能够应有尽有或完全满足需求,在全球范围内科学配置所需资源是世界经济发展与资源供给的一个通用模式。全球石油储量在1500亿吨左右,沙特阿拉伯排在第一位,353亿吨多,它的储量占了全球储量的五分之一还多。第二位是伊拉克,第三是阿联酋,第四是科威特,第五是伊朗,中国排在第15位。世界矿产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大部分支柱性的矿产资源储采比超过40年,铁矿、铝土矿超过100年。加之发达国家主要矿产品消费量趋于下降或稳定,发展中国家尚未大规模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的矿产资源高度消费阶段,世界矿产品整体上还是处于一个供大于求的局面,这为我国利用境外资源提供一个难得的机遇。
无须讳言,近年来世界矿产品的涨价在一定程度上受中国资源需求的拉动,但在以买方为主体的市场经济规则中,我们没有把握好自己,坐失了机遇。现在是买什么什么涨,卖什么什么降,机遇期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怎么做?这是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和讨论的问题。
二、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和环境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储量不足,人均少,保障程度低。我们铜、铝只有世界人均储量水平的六分之一和九分之一。铜、铅、锌等矿产现有储量的动态保障程度只有十几年。铝土矿保障程度不足20年,铁矿保障程度仅30年。资源储量不足严重威胁我国矿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其次是产能消失速度过快,后备资源不足,国内资源增长缓慢,客观要求我们增加海外资源开发利用的比例。现探明储量大部分已被动用,可持续增产的后备基地严重不足。东部大量矿产陆续开始进入资源枯竭期,劳动力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我国铜矿后备可以开发的储量只有250万吨,仅仅相当于我们4年的产量,不足我们国家2003年一年的消费量。如果没有新的勘查突破,国家资源安全将会面临严峻挑战。
第三,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是
“三多”“两少”“一难”。即贫矿多、中小型矿床多、共伴生矿床多,富矿少、大型超大型矿床少,开发利用难。我们国家铜矿迄今发现的是900个矿产地,大型矿床占2.7%,中型矿床占8.9%,小型矿床多达到88.4%,致使我国329个已开采的铜矿区累计铜产量只有50多万吨。我国许多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成本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第四个挑战是资源浪费严重。煤矿基本上是采一丢二,由于我国煤矿小矿山所占比例较大,乱采滥挖,资源综合回收率只有10%~15%,全国平均综合回收率仅30%,与美国煤炭坑采回收率58%的平均水平差距甚远。铝土矿采一丢一,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的个体和小型铝土矿山回采率仅为20%~35%,保守估计近十年最少浪费了2500万吨铝土矿资源。资源量费已经成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软肋。
第五个挑战是全球矿产资源和矿产品市场的垄断格局已经形成,“走出去”开发利用境外资源举步维艰。世界前八家跨国矿业公司拥有全球矿业资本市场75%份额,控制着世界大部分的铁矿和铝土矿资源。全球排名前五到十位的跨国公司,占有全球铁、铜、铝、锌50%以上的储量和产量。巴西、澳大利亚、印度三个国家铁矿石占世界产量的60%,占世界贸易量的90%。智利、秘鲁、印尼占世界铜产量52%,贸易量90%。我国境外重要矿产资源高度集中,一旦出现问题,涉及经济安全的资源安全供应面临严峻挑战。
第六个挑战是资源运输能力不足,运输通道缺乏安全的保障。我国矿产品进口总量70%的石油、50%的铁矿,20%的铜、50%到60%的氧化铝和90%的铬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望加锡海峡和南中国海输入中国,稍有风吹草动,我国的石油等重要矿产品进口就会受到影响,经济发展本身也会遇到问题。运输能力也面临同样问题,2003年3亿吨的物料和矿产品是国外运输进来的,2020年我们矿产品进口总量是5亿吨,大部分都走海运。如果按照10万吨的货轮计算每天需要12个轮次,相当于有一条拥有700多条船的团队不停运转,而我们国家10万吨的泊位不足20个。
第七个挑战是生态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导致本应该在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在短期内爆发出来,目前仍然是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发展态势。以二氧化硫排放为例,从资源消费的角度来分析,预计202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将达到4600万吨—4700万吨,是目前环境承载力的2.5倍。2000—2020年20年间二氧化硫可能要排放7.5亿吨,除了每年自然净化2000万吨以外,将有3.5亿吨的二氧化硫难以实现自然净化。环境问题令人堪忧!
三、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战略对策
第一,大力加强国内资源开发,努力增加资源储量,建设一批骨干的资源基地;第二是投资开发和贸易并重,充分利用国外矿产资源;第三是培育现代化跨国矿业集团,为国外资源安全供应奠定基础;第四是构筑多元化资源运输通道,加强运输能力建设,确保境外资源安全供应;第五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开发,高效利用,走资源低耗和环境友好的新兴工业化道路;第六是进一步完善与矿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资源勘查和矿业健康发展。
(作者系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本文为2005年8月“绿色中国”第八届论坛上的发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