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承载力是做好战略环评的关键因素

  
  井文涌
  环境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之一,也是生态学规律之一。可持续发展要求以环境与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生态学的规律之一叫做“负载定额”,也就是说,每一个生态系统对任何的外来干扰都有一定的忍耐极限,当外来干扰超过此极限时,生态系统就会被损伤、破坏,以至瓦解。无论是自然生态系统,比如说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还是城市、区域或流域等都存在环境承载力的问题。
  我们在做规划的时候,为了使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就必须考虑环境承载力的问题。尤其是在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经济快速增长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又很严重的我国,应更加重视环境承载力的问题。比如说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现在已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如果在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达到
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的时候,我国的大气环境容量大约在1200万吨左右。可是在2004年,城市及其附近排出的二氧化硫就达到了2254万吨,这已经远远超过了大气环境的承载能力,以至全国约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产生酸雨,造成严重污染。在规划及规划环评中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生态学的规律,否则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重大损失。
  香港吐露港污水治理的教训值得我们借鉴。香港吐露港是一个半封闭的海湾,它的水交换能力很小。在吐露港有两个新市区,一个叫沙田,一个叫大浦,已经超过了一百多万人口。为了解决沙田、大浦新市区发展产生的城市污水问题,港英政府在吐露港建立了一个污水处理厂,20多万吨的日处理能力,投资了7.5亿港币。然而,建立了污水处理厂以后,吐露港的水质没有改善,反而下降了,1988年就发生了40次的赤潮。后来,他们对沙田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池进行了改造,仍然没有解决吐露港的水质问题。最后,为了减轻吐露港的有机负荷及氨氮排放量,港英政府把经处理的污水通过大老山的隧道排到维多利亚湾,因为维多利亚湾的水流急,水环境容量大,处理后的水可以得到稀释。他们用十多年的时间,耗资近16亿港币,解决了吐露港的水污染问题。在1992年,香港环境保护署称“吐露港是没有进行全面水质规划的失败例证”,“这是一个大规模的规划失败”。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仅仅考虑浓度排放标准是不够的,要考虑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自净能力);要考虑污染负荷的削减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如果在规划和规划环评中不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将带来重大的损失。
  在规划环评中怎样考虑环境承载力呢?我认为有三点值得注意:
  一、推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从源头削减污染物总量,使环境承载力逐步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发展相适应。现在我们用的是末端治理比较多,末端治理应该说是防治环境污染的重要技术手段,但是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需从源头上削减污染物,这是最根本的。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为例:预测到2020年,全国生活污水排放量大概是500亿吨,如果处理率达到70%,按二级处理计算,即使达到了这个程度还有150亿吨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水环境。那么这150亿吨的污水相当于我们国家20世纪中期全国的污水量。所以说在规划环评中,不仅要考虑浓度控制的要求,还要考虑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要求。
  末端治理的代价是昂贵的,举个例子,日本为了保护琵琶湖,建设了四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用的是三级处理工艺,也就是达到污水回用的要求,处理后再排入到琵琶湖;污泥燃烧到熔融状态后做建筑材料,他们用了25年,投入了180亿美元,虽然琵琶湖水质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还没有恢复到原来未被污染的水质指标。所以说,我们不仅要解决污染物浓度问题,更主要是控制排污总量。我国环境污染已十分严重,不少地区有些污染物的排放已明显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但是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在增加。实施了总量控制以后,可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推动建立节约型社会。
  二、在规划环评中应将环境承载力作为预测的重要内容。大家知道,预测的结果是对预测对象未来状态做出评估。我们现在做预测的目的是什么呢?是用于指导当前的行动,使事物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预测对象的发展有各种可能性,我们作预测,就是对它发展的各种可能性进行评估。而且我们的预测不是预测一两年,而是五年、十年甚至要二十年,所以,我们要做好规划环评,特别是我们在预测的过程中除了其他因素以外,应当将环境的承载力作为预测的重要内容。如果预测的方法是科学的,掌握的资料是准确的,预测结果就可以作为我们指导工作的依据。
  三、在规划环评中加强对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影响环境承载力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要考虑中国的资源结构与地理特征。比如说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是很不相同的,每个地区的环境承载力也是很不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考虑自然条件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其次还要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比如东部、中部、西部,包括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把这两个结合起来才能确定一个地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可是,对于一个地区的环境承载力,现在没有现成的评估方法,只能加强研究,特别是从理论上、方法上、配套的法规上及各部门合作的机制上进行研究。在这方面,我感觉特别应强调的是各个部门合作机制要理顺。如果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立和谐的社会,那么首先要求政府各个部门的和谐才行。没有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和谐与合作,建设不了和谐社会。
  在战略环评上,我们刚刚开始,时间不长,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特别是在规划环评技术指南中应补充、完善有关环境承载力的内容,以便推动全国规划环评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作者系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本文为2005年8月“绿色中国”第八届论坛上的发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