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腾华:珠三角环境问题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对策

  邱腾华 香港特区环境局长
  尊敬的潘部长、林省长、李局长、邝主席,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你们好,今天的讲题是珠三角环境问题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对策。我认为主办单位是找对了题。事实说明,珠三角的环境问题不是单一的城市的问题,也是区域性的问题。不单是环保方面的问题,刚才潘部长说的,也跟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这个问题也不能单靠政府去做工作,还要透过经济发展跟企业一块参与。所以,过去多年来香港特区与广东省在环境合作方面探索双方面对的共同问题和机遇,我尝试从四个方面去讨论这个问题。
  第一是粤港的合作从改善污染,发展到沟通区域建立一个绿色生活圈的概念。第二是从发展观带动粤港合作,达到互利双赢。第三是怎么结合区域和国家的环保政策,提升区域内整体竞争力。最后是怎么连接起来,缔造商机,推动环保发展。
  首先是改善污染发展到绿色生活圈的概念。过去一段时间来,粤港两地在环境合作方面确实建立了很多共同的目标和合作平台,例如早在2002年,我们双方政府已经达成了一些协议,同意在2010年的时候大幅度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去年两地政府也公布了珠三角火力发电厂的排放噪音计划。这些合作协议都是鉴于两地对于改善控制质素、减少排放污染的共同目标,是粤港两地政府订立的双边协议。通过这个协议的安排,其实这种方法在国家区域合作方面是开创了一个先河。
  基于多年来的紧密合作,粤港两地就环境工作也开展了一些新的方向,步上了新的台阶。今年3月份,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曾荫权先生跟广东省的省委书记汪洋先生会面的时候提出了两地应该要共同研究,打造一个以环保及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绿色大珠三角地区优质生活圈。这个合作的概念也在今年8月份的粤港合作联席会议上面正式公布了。绿色大珠三角地区优质生活圈主要是希望透过现在粤港环保合作的模式,我们希望改变以前专注在个别污染项目上的合作,进而采取全方位、前瞻性的区域合作环境模式。未来粤港两地政府希望共同探讨,把合作扩展到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组合,推动清洁生产以及绿化工作,以及公众教育宣传各个方面。
  建立一个珠三角优质生活圈的概念,也为两地政府合作开拓的广阔的空间。将来有希望两个政府之间的合作可以再进一步拓展,也让商界、专业团体、绿色团体、学者以及市民可以共同参与,进行进一步的参与和合作。
  由个别的治理污染双边合作发展到优质生活圈的区域发展,我们觉得是策略和思维上的进步。因为双方的合作关系由整治几个污染问题扩展到全方位的城市发展和生活形态的建立,我们觉得这种思维可以更灵活、更深入地连接粤港两地的长远和持久的利益。希望有助于整个珠三角地区的持续发展。
  第二,从发展观带动粤港合作,达到互利双赢的局面。互利双赢当然是任何合作所期望达到的。但是如何去达到这个目标,是合作里面的最大挑战。区域合作如果单从治理的角度出发,或者只去完成一些减排的指标,往往带来很多规范性的制约。但如果双方之间的督导和政策如果没有考虑两地的经济和发展差异,往往也难以持续。所以,我们认为应该以发展的观念来建立粤港两地的环境合作,希望可以带来可持续的发展。
  刚才部长也谈到国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与特区政府最近提出的进步发展观都不约而同地以发展经济,以达到改善民生,并以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建设一个和谐和进步的社会为目标。国家的环保事业发展,中央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各项环保指标,在全国一步步进行落实。作为经济相对发达的广东省和香港特区,应该具备更有利的条件,在环保工作方面先行一步,也应该多走一步。
  广东珠三角地区与香港特区在地理位置上唇齿相依,如果能够进一步优势互补,双方可以在现有的合作基础上再推动一个新方向。粤港进一步的环保合作应该本着从发展中维护环境,从环境保护中寻求发展的理念,将环保作为一项发展策略和投资策略,目标是旨在提升两地整体的竞争力,并配合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的发展方向,把这个地区打造成一个具备国际水平的优质生活圈。
  广东省具备市场条件,包括工业基础、地理空间,可以让环保继续开发、可应用,以及环保产业得到全面发展。香港作为一个国际枢纽,在引进国际基金,引进先进技术,提供优质管理经验等等各个方面也可以作出贡献。去年特区政府在广东省推出的清洁实验计划的成效证明,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投资不单可以带来经济上的回报,还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产业转型,降低他们的成本,增强他们的竞争力。研究开发环保产业将有利于区域性的环保工作,也有助于吸引资金和技术的流入,再进一步促进珠三角结构转移。
  第三,我们怎么结合区域和国家环保政策,提升区域竞争力。我们说的建立绿色大珠三角地区优质生活圈是区域发展的目标,但也需要国家层面的支持和政策的配合。以能源政策为例,特区政府一直以来有本身的能源供应,近年来也逐步跟内地合作的生产及能源供应,包括粤港合作兴建的大亚湾核电厂,以及香港两家电力公司分别在海南和深圳的天然气输入到香港。
  能源的使用与环境改善息息相关。从香港来的朋友最近也了解到在今年8月底,国家能源局跟香港特区政府签订的备忘录,正好就是在能源合作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支持。从特区的需求,核电合作与电力供应,保证海南天然气的气源在2010年后的不足,以及将天然气用于清洁能源,对特区政府来说是刻不容缓,也是特区民众所希望的。
  从区域发展来看,刚才我们说的能源合作备忘录,承诺通过西气东输的二线,新建到深圳的天然气管道以及省内合资新建的液化天然气输送站,都对于珠江三角洲增大天然气能源的使用份额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能源在今天国际的需求非常紧张,也涉及到国家能源安全以及稳定的政策考虑。特区政府与广东省能够携手合作,增大区域清洁能源的供应,对于我们区内的发展和环境改善有重大的意义,也扩大了两地的合作基础,进一步向建立绿色生活圈迈进一步。
  第四,怎么连接企业缔造商机,推动环保发展。在订立环保指标,建立监察法规是政府的工作。但是要推动区域里面建立一个优质生活城市群,要改善民众生活和环境不能单靠政府,必须连接企业,为发展注入动力。事实上,在区域发展的策略上,我们不难缔造更多的商机与企业的参与。刚才我们谈过不同的计划,其实当中也带来不少的商机。我们谈过特区政府在去年退出的清洁生源实验计划达到一定的成效,特区政府今年7月份的时候进一步拨款9300万推进清洁生产的伙伴计划,也为两地的海外环保顾问和服务行业提供了很多的市场空间。
  在珠三角的港资企业为数超过56000家,清洁生产伙伴计划为现在超过1000家的企业进行审查。我们成功引入生产技术达到减排的企业也可以把他们成功的企业与其他企业分享。当中所产生的商机也不限于工业生产方面,还有金融业方面,银行对于环保企业的贷款也可以引进到这个区里面。在拓展清洁能力方面,我们新增的天然气管道和新建的液化天然气管道,煤气公司也可以参与投资,内地的石油公司也可以透过增加输港供气以使天然气供给特区。
  无论在特区还是在珠三角的不同城市,也十分相同和类似,很多环境问题对于这个区域来说都跟节能减排有关。以节能为例,能源效益与建筑物的设计、新建都可以带来很多科技应用和市场机会。特区有4万多栋楼宇,每年新建的建筑物达到600多栋。珠三角城市在这方面的数量当然多于这个数目。珠三角的市场将可以吸引国际上最有效的节能技术。最近杜邦公司分别在特区科学园和深圳建立有关太阳能薄膜技术,也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证明。
  此外,广东省在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方面也有一定的空间,香港也可以协作引进市场基金与技术,两地可以为未来区域性的能源需求趋势共同研究合作机会,开拓清洁能源。一方面可以改善整个区域的空气质量,也可以为广东省注入新的经济动力。
  在节能方面,香港也有不少提高建筑物能源效益方面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有助于继续推进两地在排污方面的合作。在建立循环产业方面,粤港在研究共同开拓环保产业选废为能,鼓励回收方面也有一定的空间。广东省在土地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香港可以有资金和技术投入,让这个区域内回收物料可以循环再用。
  最后,在气候变化的问题上面,我同意刚才部长说的,国际上对这个问题越来越重视。对于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交易商品市场,特区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CDM和碳交易方面也具备一定的条件,可以作为一个交易市场。特区的交易所也针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
  总的来说,从最近的发展可以看到,环保的议题已经由过去认知的阶段走到现在的行动阶段,环境保护规划、防治等工作以前可能是走在经济活动后面,但是现在民众都不再把环保工作作为一个负担,而是一个有回报的投资。以前企业采取被动的防治政策,现在很多厂商都主动把产品的设计、工艺、生产流程等参与环保,减少污染排放,减低生产成本。
  所以,我觉得从上面几个方面,香港特区和广东省过去的合作确实为这个区域里面建立一个平台。我希望将来我们可以按照这个基础进一步为这个区域建立一个绿色的、优质的生活圈。
  谢谢各位!
  
  

友情链接